应激是虾病的诱发源。大多数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通常只有当受到应激后失去免疫力才会发生病害。对于应激你又了解多少呢?如何做到防应激和抗应激,确保虾养殖成功。
什么是应激:
南美白对虾为了应付已改变的环境因子而作出的反应称为“应激反应”,水体中各种理化指标的突变都是应激因子。当虾对环境因子的变化而产生应激反应时,其免疫能力便会降低,同时消耗大量体能;如果应激因子变化范围不大,时间不长,虾还可应付,不会构成大的危害;相反如果应激时间过长,变化较大,超出对虾的适应能力,对虾就会发病甚至死亡。

养殖中常见的应激源
(1)天气因子:台风、暴雨、高温、闷热、北风等;
(2)药物因子:杀虫药、硫酸锌、硫酸铜、消毒剂(氯制剂、溴制剂)等;
(3)生物因子:养殖密度、搭配种类、食物组成、病原、敌害等;
(4)理化因子:水质因子(pH值、盐度、温度、溶解氧)的剧烈改变;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积累超标;
(5)人为因子:水质管理不善、药物使用不当、使用劣质饲料等。

对虾应激产生的原因
1、转水,藻类或者浮游动物突然大量死亡水质变清,水体毒素增加,溶氧变低。这种情况的应激如果处理不及时,会给养殖对虾带来致命的伤害。
2、台风、暴雨、连阴雨、久旱突然降水、气温突变、冷空气、冰雹等恶劣天气因素。北方地区养殖中期的高温、多雨天气容易造成应激。
3、PH、 氨氮、亚盐等水质指标的突然变化。
4、一次性换水或者加水量过于大,水源水质较差等。
5、使用低劣、残留较重、刺激性较强的消毒剂,如含氯制剂、杀虫剂或者抗生素等化学药品都会使对虾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这些人为管理造成的应激反应可能会给养殖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
6、寄生虫造成的机体应对外界的能力下降,容易产生应激,这里主要指养殖中后期南美白对虾很容易感染纤毛虫。
7、养殖水质、底质恶化,投料高峰期容易产生大量的粪便、残饵、死藻造成底质和水质变坏。这个期间经常出现的应激性红体基本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8、成虾养殖收获阶段由于存塘量大,水体各项指标变坏复杂,以及受到上述部分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大面积应激甚至死亡,因此需格外重视。
9、突然换料,或者饲料品质变坏也可能造成对虾应激不吃料。
应激的危害
(1)生长慢,光吃不长,产能低
(2)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易得病
(3)对虾机体受损,体质变差
应激产生后,对虾往往非常不安,或剧烈跳动、或急游,身体易造成损伤,后继感染疾病。

对虾应激的表现症状
1、大触须、尾扇发红,游泳足变黄、步足发红,体色发红、暗淡无光泽不透明,肌肉白浊抽筋坏死等。
2、肠道断节水肿甚至肠炎空肠空胃等现象。
3、减料甚至不吃料、出现游塘现象。
4、容易受惊跳塘。
5、大量脱壳或脱壳不遂。
6、出现断须、黄肿鳃等症状。
7、偷死。

对虾应激的防治:
1、优良、稳定的藻相(以硅、绿藻为主,鞭毛藻为辅,大小型藻类共存),可保证充足的溶氧、分解有害物质、提供饵料生物。但是实践中水质往往不稳定,有害蓝藻、鞭毛藻水华频频出现,硅藻、绿藻易死亡,对虾经历水变带来的多重应激。所以,看水施肥、慎重择肥、合理配肥,使水体稳定,才是减少应激的出路。
2、对虾生活在底层,营造一个优良的底部环境对预防应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养殖过程中,随着污染的加大,底脏、底臭、底热、底酸、底分层等一系列问题都接踵而至,对虾上浮易跳、开增氧机就水臭,使对虾承受着巨大的应激。所以,坚持定期使用底改剂将底层有机物转化成藻类的营养盐循环利用。
3、对虾拥有好的体格是成功养殖的基础,它意味着耐低氧、抗应激的能力强。重视内服保健的养殖户养出的虾往往长速快、体色亮、活力强,各式的保健类药品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建议养殖过程中经常拌料投喂龙昌胆汁酸和杜仲叶提取物,提高对虾体质、强化抗应激能力。
文章来源:水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