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生态养鸡的概念
林地生态养鸡是利用林地、果园、草场、荒山荒坡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根据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实行舍养(育雏阶段在鸡舍内养殖、放养阶段晚上鸡在舍内休息、过夜)和放养(雏鸡脱温后白天在林地散放饲养)相结合的养殖方法。
鸡以自由采食林地里生长的野生自然饲料,如各种昆虫、青草、草籽、嫩叶、腐殖质和矿物质等为主,辅助人工补喂饲料,实行科学的饲养和管理、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并在整个饲养过程中严格限制饲料添加剂、化学药品及抗生素的使用,以提高鸡蛋、鸡肉风味和品质,生产出更加优质、安全的无公害或绿色的肉、蛋产品。
林地生态养鸡的特点
1. 舍饲和放养结合
放养是指雏鸡经过1~2个月的鸡舍内饲养脱温后,散放饲养在树林、果园、山地、草场、田间中,鸡在白天自由活动、觅食、饮水,早晨和傍晚人工补喂饲料,晚上在林地里的棚舍内休息、过夜。
这种饲养方式既利用了林地资源作为食物供鸡采食,又给鸡提供了自由活动的广阔空间,林地安静、光照充足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鸡群健康生长,从而生产出更优质、安全、生态能的产品。
2. 采食野生饲料和人工补喂饲料相结合
鸡白天自由采食林地里的野生自然饲料,如昆虫、草籽、青草、嫩叶、果实、腐殖质等,但还不能满足鸡的营养需要,早晨或傍晚还要再通过补喂饲料来补足营养,使鸡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鸡白天自由觅食一方面可以节省饲料开支,同时野生的动植物饲料中含有丰富的动物性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并且还有大量叶黄素等营养物质,使鸡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黄颜色橙黄,适口性增加。
3. 严格限制饲料添加剂、化学药品及抗生素的使用
林地生态饲养的过程中,鸡的生长环境良好,和传统舍内高密度饲养相比,鸡只患病少,使用的预防和治疗药物少,产品中残留的成分大大减少。
整个饲养过程中严格限制饲料添加剂、化学药品及抗生素的使用,保证了鸡肉和鸡蛋的质量,真正做到产品安全、优质、生态,使消费者放心。
林地生态养鸡的意义
(一)生产安全、优质、放心的鸡肉和鸡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现代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肉和鸡蛋的品质和风味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时为了改善集约化饲养鸡的产品品质,往往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化学合成的着色剂物质,也引起消费者的顾虑。
林地生态养鸡,由于林地、果园等外环境条件较复杂,容易受气候、天气情况变化的影响,一般宜选择外生活力较强、耐粗饲、觅食能力好的地方优良品种,在肉质和蛋质方面本身具有一些优质基因;
加上采用自然、健康的林地散放饲养方式,鸡的活动空间大,自由采食,以昆虫、草籽、嫩草为食,饲养期较长,一般经过90~150天才出栏上市,这时鸡冠红润、羽毛光亮,脂肪沉积适中,皮薄肉嫩,味道鲜美;
鸡蛋水分少,蛋白质含量髙,胆固醇含量低,蛋黄色素深,香味浓郁,口味好。
由于饲养过程中严格控制各种添加剂和药物的使用,鸡肉和鸡蛋中无药物和激素残 留,生产的产品绿色、优质,符合当今人们对食品质优、安全的需求,深受消费者青睐。
(二)饲养成本较低
1.饲料投入较少
林地里鸡的食物资源丰富,鸡可以自由采食林地里的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且可以从土壤中获取矿物质,仅在晚上补喂饲料即可,可以节约饲料。
鸡的饲喂靠全程人工喂料时,饲料成本占到全部成本的70%左右,而林地生态养鸡,一般可减少饲料成本10%~30%,使养鸡效益得以提高。
2.药物费用降低
林地空气新鲜,光照充足,饲养密度小,环境安静,应激因素减少,鸡活动量大,抗病力较强,尤其是山区的草坡、山坡做自然屏障,传染病的发生率低,用药少,能节省药物费用。
3.养鸡设备投人较少
雏鸡在鸡舍内饲养,需要雏鸡舍。林地放养后夜间休息、过夜的鸡舍一般要求不高,可以视具体条件搭建简易棚舍、塑料大棚等,也可以由人住的房舍加以改造利用,不需要鸡笼,可以减少一笔鸡舍建筑费用。
林地生态养鸡产品的特点
(一)鸡肉品质的特点
1.营养价值高鸡肉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粗脂肪、粗蛋白、灰分、钙磷及氨基酸等。不同鸡种与饲养方式对鸡肉成分有影响。据测定,放养柴鸡胸肌干物质率、粗蛋白含量比笼养京白蛋鸡腿肌含量高,胸肌粗脂肪含量低于笼养京白蛋鸡。
2.鸡肉口味鲜美
实验表明,通过林地生态养殖,鸡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发生变化,脂肪含量低,胸肌和腿肌中肌酐酸的含量高于现代笼养(京白)鸡,能够改善鸡的肉质,肌纤维直径小,密度大,嫩度好
(二)鸡蛋品质的特点
1.蛋壳质量高,蛋黄颜色深实验表明,通过林地散放饲养,鸡蛋蛋壳质量如蛋壳厚度、蛋壳相对重量比笼养鸡有所提高。放养鸡在林地活动,自由采食嫩草及富含角黄素的甲壳类、昆虫、蜘蛛等动物,蛋黄颜色深于笼养鸡蛋黄的颜色。
2.鸡蛋主要营养物质含量
鸡蛋含水量的高低是衡量鸡蛋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鸡蛋含水量越高,其有价值的部分越低,林地饲养鸡的鸡蛋蛋清和蛋黄含水量比同品种的笼养鸡低。
林地放养的鸡可以自由采食绿草和昆虫,可能增加了饲料中可溶性纤维、壳聚糖的含量,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相应的笼养鸡,鸡蛋蛋清和蛋黄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笼养鸡。
林地生态养鸡需注意的问题
1.正确认识林地生态养鸡项目
林地生态养鸡并不是简单、粗放的散放养,它需要科学、规范的养殖技术,既对林地、果园有一定的要求,又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并在营养、饲料、饲养、管理、鸡场(舍)规划建设、鸡病防治等方面参考舍内养鸡的一些好方法,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遵循科学的配套养殖技术,才能保证林地生态养鸡的整个饲养过程的成功,养出规模,养出效益,实现科技致富。
2.品种选择要慎重
各地自然条件、市场需求等有很大差异,应该结合当地情况,找到适合本地的品种。是饲养肉用型鸡、蛋用型鸡还是肉蛋兼用型鸡,要视具体情况,做慎重选择,避免盲目选择。
在饲养品种上,有的养殖户选择的是快大型肉鸡品种,如艾维茵、AA等快大型肉鸡,由于其生长快、活动量小、对环境条件要求高,不适于在林地、果园等粗放环境进行放养。同时快大型肉鸡采食量大,需要投喂大量饲料,出售日龄较早,造成鸡肉品质较差,失去了林地放养鸡应有的口味,从而导致销售困难,难以实现利润,是在林地饲养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地方品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历经长期的劳动培育出的地方良种。但一些地方鸡种存在增重慢、耗料多、育肥效果差、繁殖率低的特点,一定要慎重选择。
有些品种在笼养条件下产蛋率就非常低,林地放养时更不可能取得优良的产蛋成绩。标准的蛋鸡品种,如罗曼、海兰系列等,可进行林地放养,但是蛋重往往大于55克,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总之,一定要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生产性能较稳定、产品又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品种进行饲养,才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有关品种选择的具体内容,请继续关注农林卫视《林地养鸡》专题。
3.重视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
要根据合理利用林地资源,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制定饲养密度和规模。由于放养场地面积及林地昆虫、植被等情况相对固定,而鸡对杂草等粗纤维高的物质消化利用能力非常有限,一只鸡采食50克青饲料,理想状态下仅提供了2~3克粗蛋白质,不足以维持较高生长水平和产蛋率。
饲养规模越大,鸡得到动物蛋白质的机会就越少,白天鸡自由觅食到的营养物质就少,影响鸡的生长发育,所以应当确定适宜的饲养规模和密度,防止饲养规模和饲养密度过大。饲养密度过大,也会导致生长过程中鸡的个体大小不均,影响生长发育。
有的养殖户不完全按照林地饲养管理的方法进行特色饲养,而采取圈舍饲养,用饲料催肥,结果产品质量差,与市场普通鸡肉、鸡蛋没有差别,价格低,经济效益低。有的忽视疾病的防治,疫苗接种不科学,导致鸡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养殖效益差。
总之,林地生态养鸡一定要科学饲养,才能有好的经济效益。
农林卫视头条号会陆续分享林地养鸡实用技术的系列图文,欢迎农民朋友观看,分享交流~
参考文献:《林地生态养鸡实用技术》 作者:张鹤平 陈敬谊 张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