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的文字,那时候还没在口罩周期,只是2022年夏季出现了短暂的旅游反弹。现在虽已时过境迁,但病症相似,所以重发一遍,供旅游行业朋友和参与决策者参考!)
2022年7月以来,新疆旅游人次开始暴涨。于是我们看到了三个病症:
1、热点区域人满为患
例如网红自驾游线路独库公路成了“堵哭公路”。
2、商业机构乘机不当牟利
典型的如住宿、车辆服务行业。例如喀纳斯、伊犁等地房价暴涨。新疆旅游形象下降,抱怨投诉增多。
3、旅游服务机构成本上升,服务质量难以维持。
其实这一轮客流暴增, 旅游服务机构并没有获得更多收益,反而是被住宿、车辆的采购价格拖累。
以上三个病症,对新疆旅游业乃至整个新疆的的形象伤害极大。
那么这些病症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看也有三个:
1、本地流量增加
包括古尔邦节的本地流量叠加,以及7月初假期后学生和家长的流量释放。 7月的9-13日的连续五天古尔邦节假期,显而易见,新疆本地游客会报复性外出自驾旅游。
2、境外游潜在游客群大量进疆
根据文旅部公布的数据,2019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1.55亿人次,而2020年之后持续三年的疫情,导致出境游人数断崖式下跌。这部分旅行需求中很大比例转化为到新疆的旅行需求,加上2022年新疆疫情防控政策的精准化或者说放松,以及新疆文旅部门的积极宣传邀约,导致内地游客进疆暴涨。与此同时,这部分游客的消费能力较强,也客观上推动了房价、车价等可变旅游价格的暴涨。
3、游客分布不均匀
大量游客聚集到知名度较高的喀纳斯、伊犁、喀什一带,但同样自然风景优越、历史人文资源深厚的其他区域,由于旅游景点不足、资本投入不足、宣传不足等诸多因素,没能吸引到这一批游客。
例如:同样适合自驾游的吉木萨尔、奇台、木垒伴山公路, 和布克赛尔-吉木乃-哈巴河的中国西北角原生态区域,塔额盆地与博州、温泉组合,富蕴-青河-三道海子的新疆东北角组合,包括同在伊犁河谷的唐布拉地区,甚至乌鲁木齐的南山伴山公路,都非常适合自驾游,并且游客不多,价格低廉甚至没有收费,自驾游的体验感其实更好。但可惜不仅内地游客不了解,新疆本地人知道的也不多。在这些区域中,我看到宣传积极的似乎只有阿勒泰地区的吉木乃县和阿克苏的拜城县。
这些病症和病因,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理,必然会导致新疆旅游业声誉的下降,也会导致旅游行业内部的演变,趋利逐利短视的行为因为会获得更大收益而逐渐成为行业主流。
那么如何应对这些病症,我认为可以有三个药方:
1、开放民宿
这里所指的民宿,是指的AIRBNB(爱彼迎)类型的真正的民宿,也就是家庭将多余的房屋在网站进行登记注册后,对游客出租。这样的房屋,有的可能是与房东同住家的一间独立房间,也可能是房东单独拿出来的整套房间。(现在行业惯指的那种漂亮的价格不低的民宿,其实应该叫小型精品度假酒店)。
很可惜,就在不久前,AIRBNB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开放民宿,也应包括新疆人很熟悉的山区的毡房,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在南山住宿哈萨克毡房的经历吧。
开放民宿的好处是,及时缓解住宿压力,平抑房价,缓解因房价问题导致的新疆旅游形象的下降。
当然,开放民宿会存在一定的安全稳定考虑,前几年关闭山区的毡房大概就是这个因素,但是,现在已经是2022年,新疆的人均GDP已经远远超过中亚、南亚以及大部分波斯、阿拉伯世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开放民宿应该有更强的自信心!
2、区域分流
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大对旅游资源丰富的非热点区域的宣传力度,积极分流游客。
这部分工作责任,应该更多地由高瞻远瞩的上级部门推动,而不能指望旅游资源所在的当地部门。具体原因在这里就不多分析了。
分流不能只靠宣传,也需要一些商业策略,例如对非热点区域的旅行团队给予补贴,鼓励热点与非热点区域绑定营销,总之可以有很多办法。
3、旅游类型分流
游客分流既包括旅游区域的分流,引导游客去非热点区域。也包括旅行类型的分流,比如引导游客参与乡村游、山地徒步游、城市体验游、研学游等可以慢下来的旅行方式。
这部分工作责任,应该更多地由高瞻远瞩的上级部门推动,而不能指望旅游资源所在的当地部门。具体原因在这里就不多分析了。
分流不能只靠宣传,也需要一些商业策略,例如对非热点区域的旅行团队给予补贴,鼓励热点与非热点区域绑定营销,总之可以有很多办法。
举例:如果一组游客能多花一天时间在伊宁市留下来,慢慢体验这个城市、美食、博物馆、伊犁河,他们可能就会放弃去喀拉峻的走马观花坐着区间车转一圈,喀拉峻和特克斯的流量就会降低。
再举例:如果一组游客在乌鲁木齐留下来,博物馆、美术馆、大巴扎、野马园、城郊的农家乐、骑马、手工体验、美食体验....天池的拥堵可能就会缓解一些。
那么这两种方式,对新疆来说,哪一种收益更大呢?对游客来说,哪一种收益更大呢?见仁见智吧!
当然,还可以有时间分流,引导游客冬季进疆。这就是长远战略了,以后再讲。
作者: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