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研究现状(猪蓝耳病的经济影响与净化方案)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259

蓝耳病毒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尤其是在1-4-4变异株流行的地区。这种新的变异株似乎比以往的变异毒株更加凶猛。主要的传播方式仍然是猪与猪之间传播,此外还能通过人员、车辆甚至是空气传播,所以PRRS的传播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猪蓝耳病的研究现状(猪蓝耳病的经济影响与净化方案)

据了解,美国猪群健康信息中心与美国兽医协会合作曾举办了一次网络会议,主要讨论了明尼苏达州南部和爱荷华州北部应对蓝耳1-4-4变异株的经验。

美国猪兽医中心认为,蓝耳1-4-4变异株其实并不是闻所未闻的疾病,许多种猪群也表现出类似的疾病经过,临床症状包括母猪死亡率、食欲废绝、断奶后死亡率、木乃伊增多、流产率增多等

但蓝耳1-4-4毒株与众不同的是其发病更加快速,一旦出现了临床症状就会在猪群当中迅速传播。

比如说,前一天场内有4-5头猪出现不吃料的情况,第二天就会有250头或者更多的母猪不吃料。在大规模猪群不吃料的同时,妊娠猪流产比例迅速增加。在发病高峰期,仔猪死亡率高达50%-80%。就平均日增重来讲,由原先的每天增重2-4磅,下降至每天增重1磅。

猪蓝耳病的研究现状(猪蓝耳病的经济影响与净化方案)

带来的经济损失

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蓝耳病会对猪场的经济状况造成严重损失。由于不同的猪场之间差异较大,所以很难估算出PRRS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猪蓝耳病的研究现状(猪蓝耳病的经济影响与净化方案)

在德国最近的一项研究中,使用成本模拟计算法来评估地方性PRRS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该项目统计了21头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猪场管理和环境等数据,这些猪场均为PRRS阳性,根据每个猪场PRRS实际的阳性状态,进而计算由PRRS所带来的成本和预算。

在评估21个因感染PRRS而遭受重大损失的猪场,统计这些猪场损失,将损失的中位数作为本次案例中PRRS对猪场损失的数值,并与这些猪场先前是蓝耳阴性状态下所预期的收益相比,我们发现蓝耳病对猪场的经济效益影响巨大,每头母猪的利润由起初的367美元降至46美元。

每头母猪损失超过400美元。在猪场层面,PRRS使猪场的平均利润减少19%,当然,最糟糕的情况是减少了41%。

猪蓝耳病的研究现状(猪蓝耳病的经济影响与净化方案)

猪场蓝耳病净化方案(建议)

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好猪场蓝耳疾病的净化?就技术路线来讲应该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易感动物。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为:一是加强猪群营养;二是预防免疫;三是加强管理。

1、加强猪群营养

猪场根据饲养的品种、猪群各个阶段的营养需求提供营养配方,保证能足够量的需要。

因此可在饲料中添加“抗毒007”脱霉剂,解除由于原料中霉菌毒素及猪只体内蓄积的霉菌毒素超标引起的猪只免疫力低下等问题;同时可添加“班克”微生态制剂,提高猪只肠道健康,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肠黏膜免疫功能等。

猪蓝耳病的研究现状(猪蓝耳病的经济影响与净化方案)

2、预防免疫

⑴ 免疫程序

感染蓝耳病病毒的猪场,建议用生物制品进行进化,不主张使用蓝耳病疫苗。

猪蓝耳病的研究现状(猪蓝耳病的经济影响与净化方案)

原因:①猪场蓝耳病病毒感染基本上是2种或2种以上蓝耳病病毒株感染,注射某种蓝耳病毒株疫苗解决不了猪场多种蓝耳病毒株感染的问题,有时可能会继发猪场蓝耳病的爆发;

②现在市场上的蓝耳病株疫苗种类较多,人们对其临床使用效果褒贬不一,有试验和实践已经证明用蓝耳病活毒疫苗会增加死胎,降低分娩率,还会增加流产率;

③蓝耳病毒株有欧洲型和美洲型两种,毒株本身容易突变(RNA病毒特性),毒株之间重组率高(特别是NADC30毒株),已有文献证明野毒与疫苗毒会重组和形成新的致病毒株。

⑵ 预防方案

圆环克3公斤+泰勇(替米考星)1-2公斤,连续2周。每个月保健一次,连续3个月。可显著降低蓝耳风险,降低SP值,调整离散度。

如果出现蓝耳爆发,或者有非瘟风险存在的场,同时多添加一个专门抗病毒、抑制病毒复制的生物碱-依润300(200-500克),就可以进行有效防控了。

⑶ 案例分享

★ 浙江德清某猪场,母猪规模1400头该猪场自2007年8月开始,保育猪出现死亡,初期症状皮肤出血,有红色斑点逐渐转为黑紫色,死亡率平均30%。前后怀疑过猪瘟、蓝耳病、伪狂犬,但经过相应治疗后无明显效果。

11月底,母猪开始发病,出现怀孕母猪广泛流产,流产率30%,怀疑是蓝耳病毒、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经药物控制无效。

12月27日开始饲料添加圆环克(母猪饲料添加4kg/吨;保育猪饲料添加5kg/吨),同时配合呼吸道抗菌药物,一周后母猪流产症状终止,200天后保育猪群死胎率由原来的30%下降到8%以内,并最终恢复正常。该场现在在一直长期保健。

3、加强管理

⑴ 分区域饲养:猪场采取多点饲养,配种区、妊娠区(妊娠前期、后期)、分娩区、保育区、育肥区分开饲养,各生产区严格消毒。

⑵ 全进全出:猪场采取批次管理模式,各生产单元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同时做好空舍时消毒。

⑶ 隔离饲养:引种时不引进带毒的种猪,对引进的种猪进行严格的隔离饲养,待种猪各项检测指标达到标准方可混群;达不到检测标准的必须淘汰;对病弱猪群要在固定的位置进行饲养,及时处理,及时消毒。

⑷ 部分清群:把最易感且最易在感染的保育阶段的猪群清除。首先,清空保育阶段的猪群,把易感动物全部清走。

其次,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做好有机物的清除和猪舍的消毒工作,建议在喷雾消毒前,先用70-80℃的热水进行清洗。最后要注意空栏时间保持在2周左右最好,也可根据季节和当地气候进行相应调整。

猪蓝耳病的研究现状(猪蓝耳病的经济影响与净化方案)

总之,净化猪场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抗病体双阴性是个系统性工程。因此我们应该更加主动、更加快速地对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和程序进行评估与反思,在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后,重在各环节的执行力,重在精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猪场达到净化的目的。毕竟未雨绸缪总比亡羊补牢要好得多!

标签: 猪蓝耳病的研究现状 猪蓝耳病的研究进展 猪蓝耳病致病机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