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不仅掌管营养物质的吸收,还肩负着阻挡细菌和废物进入人体的职责。
肠道拥有丰富的神经细胞,能够自主判断,向身体发号施令。同时它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暴饮暴食、精神紧张等都会使肠道产生“情绪化”反应,进而影响消化系统,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肠道主要从食物中分解出营养素并吸收,制造包括控制人类情感多巴胺在内的20多种激素。储存着人体大量免疫细胞,担负排出有害物质和抵御疾病的重任。
人体所需的7大营养素,90%以上均由消化道加工完成,大多数营养物质在小肠被吸收。是人体免疫的重要战场,抵抗病原体的侵袭,肠道有益菌群占主体时,有助减少疾病的发生。
肠道大约拥有5亿个神经元,能产生帮助人体自愈的多巴胺,协助大脑掌管情绪。而且肠道自愈能力非常强。人体自身可产生一万多种能治疗疾病的物质,其中肠道占70%左右。
结肠和直肠是癌症的高发地段,由于结直肠癌与痔疮的发病部位、症状等较为相似,极易被混淆从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面试前、聚餐后、着凉时……拉肚子的感觉说来就来,厕所一下子变成最需要的地方。
其实,这可能是易激动的肠道在作怪,临床上叫做“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拉肚子,腹胀。上胃肠道症状为恶心,呕吐。肠外症状为焦虑,抑郁,紧张。
肠应激综合征人群一般是容易紧张,焦虑,对周围环境敏感或者无辣不欢,饮食不规律以及肠道菌群失调,胃肠功能不好的人。
可以自我检查一下看看:
是否腹痛或腹部不适反复发作,而排便后症状改善?
是否伴有排便频率及粪便外观的改变?
以上情况是否已持续超过6个月?
以上情况最近3个月内每月是否至少发生3天?
如果符合这4种情况,需警惕是否已经患上肠应激综合征。
不少人只重视心,脑,肝,肾,却不知道肠道健康也性命攸关的大事。肥胖,糖尿病,癌症等50多种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以下6种习惯,都在慢慢伤害肠道健康:
1, 吃得太油腻。长期高油,高脂饮食,会导致肠道中的菌群失调,保护能力下降。
2, 滥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的保护屏障,患感染性疾病,肥胖,1型糖尿病,肠胃炎,过敏性哮喘等风险增加。
3, 节食减肥。吃得太少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起便秘等消化功能紊乱。
4, 乱服保健品。长期使用单一的益生元保健品,不利于肠道菌群平衡。
5, 缺乏运动。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缺乏运动引发的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代谢性疾病和肥胖。
6, 喝水太少。大肠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回收粪便中的水分。身体越缺水,粪便越干燥,便秘越严重。
想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肠道,调整饮食,规律作息,增加运动等都必不可少。
1.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莲藕,胡萝卜,西蓝花,牛油果,苹果,香蕉,橘子等。
谷类和豆类可以按照3:1或2:1的比例混合,浸泡后蒸熟,或是加一些枸杞,红枣用慢火熬成粥喝。
2. 喝对酸奶,增加外援。选购酸奶时,首先要注意包装上的说明,选择蛋白质含量≥2.3%的产品,这样才是没有过多添加剂的好酸奶。
3. 吃七分饱。即刚刚感到不饿即可,不要吃到撑。这样在有助于消化的同时,可以抑制有害菌的产生。
4. 少吃油腻,高脂食物。控制辛辣和油炸类食品的摄入,以免对肠胃造成负担。喜欢吃肉的人,荤菜也最好不要超过每日进食量的10%。
5. 补足水分。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正常人每日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喝水时应遵循少量,多次,小口慢饮的原则。
6. 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不要憋大便,定时上厕所,将体内毒素按时排出,每次如厕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便秘者还可每天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
7.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尽量23点前入睡。不管睡多晚,次日清晨都不应赖床。夏季不宜超过7点半起床,冬季不宜超过八点半。中午可按照“熬夜两小时,白天午睡半小时”的比例补觉。
8. 做足运动。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天应进行至少30分钟适度,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早上起来跑跑步,或者快走,都可以加速肠道的蠕动,增加代谢循环的速度。
9. 不要乱服补充剂。一般情况下,健康人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即可促进胃肠蠕动,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如确实存在菌群紊乱问题,应先咨询医生,视情况遵医嘱服用。
10.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能杀死有害菌,也会损伤有益菌,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孙吉全身,必须杜绝滥用。
如果长时间出现便秘,腹痛等症状,大家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切勿耽误病情。
敏感和情绪化并非肠道无理取闹,毕竟肠健康才能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