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养猪活动中,无论是猪群免疫还是个体治疗,都要注意“一猪一针头”、不同阶段的猪用不同规格的针头,同时注射方法是否正确也很重要。使用针头不当会导致注射部位感染、药物达不到效果、疾病的传染风险!
在注射一头猪之后,如果不更换针头,针尖上残留的血液或渗出物可以轻松超过这个数字。故污染针头可以很轻易引起的不同猪只之间的交叉感染。
由于操作不正确,在猪颈部形成巨大的脓包,造成胴体质量下降事小,对于种猪来讲,颈部肌肉是进行疫苗注射的常用位置,如果颈部肌肉保护不好,将直接影响种猪的免疫效果,后患无穷。
一、正确的注射方法:
1、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
一般情况下,不管是疫苗,还是药物最好注射在颈部。颈部表皮松软,肌肉丰富,利于药物的吸收,抓住耳部易保定,易于注射。
2、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头(针头要足够长)
不同阶段猪只对注射器针头的选择(外径×长度mm)
针头号是指针孔的直径,直径越大,单位时间内注射进的药物越多
9*15:9代表针头直径(外径)0.9mm,15代表长度15mm
3、选择正确的注射方向(要垂直进针)
二、使用针头其他注意事项及建议
1、实践中针头的选择要考虑猪的大小、药物性质、注射剂量、注射深度(种母猪可考虑16*40;种公猪可考虑16*42)
2、小猪皮肤嫩、皮下脂肪少,容易注射,可选择小针头即9号。如果是给猪补铁、给仔猪注射油苗,液体粘稠,针头号可相对大一些即12号针头。
3、猪群注射疫苗或治疗疾病时,对于饲养在一起、有直接接触的同一群的猪,可以使用同一针头而不会显著提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如产床上给同一床的仔猪注射疫苗可共用一个针头。另外生产中如果必须共用针头,应先给健康猪注射。
4、针注射的正确,在推针时感觉有一定的阻力但推进顺畅,注射完后猪不会疼得乱跑,注射部位不流液体。
三、猪群消毒
猪群免疫时,应形成免疫小组,分别负责消毒、注射、换针头、检查免疫效果(防应激)等分工明确的责任人。
四、针头、注射器消毒
针头、注射器在前一天都要收集,检查针头是否有倒刺,针管密封性,清洗后进行蒸煮消毒,以备第二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