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我国血压控制达标率仅有16%,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仍然可以带来脏器的损害,比如心室壁肥厚、蛋白尿、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的还可引起脑梗,心梗,心衰,肾衰竭等危重疾病。因此,了解高血压相关的基础知识,改变生活上的不良嗜好,选择安全有效的降压药,定期复查,控制好血压,就可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今天,徐医生来跟大家讲一讲服用降压药的6个注意事项。
1、不要乱用药物。
降压药的种类很多,但针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降压药选择不一样。如果你服用降压药的类型不对路,就会造成”降压药不灵”。选择降压药,不要听熟人介绍或者到药店自行购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选用,按自身的血压水平、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器官损害情况,综合评估,个体户治疗。
2、降压速度不宜过快。
对于长期高血压患者而言,服用降压药两三天血压还没降至正常,不要惊慌,更不能随意加大降压药用量。一般来说,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因为降压过快可能会导致心、脑及肾脏血流量减少,而引发头晕、乏力等不适,严重的还会造成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根据高血压指南,建议4周内血压达标,而且,长效降压药的降压效果也是逐渐发挥出来的,2周左右达到最大降压效果的80%,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血压也是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服用降压药后,如果2-4周血压还没有达标,就找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起始联合用药。
指南指出,起始联合用药可以显著增加血压达标率。现在有很多的复方制剂,一个药片中含有两种降压药,可以选择,很便捷。因此,除了轻度高血压可选用一种降压药进行降压,其它的高血压尽量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的降压效果可产生协同作用,而且避免一种药物剂量过大,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4、服用降压药的时间。
一天当中人体的血压是不断波动的,高血压患者的波动性更明显,尤其是老年人。所以需要每天定期测量血压,找到自己血压的高峰期,有针对性的选择服药时间。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晨清醒后血压开始明显升高,因此要在起床后就服用降压药,不要等到早饭后再服药。如果是夜间血压升高明显,需要把降压药调整到晚上服用。如果早上服用降压药以后,到了晚上血压又再次升高,可以在晚上再加一次降压药物。此外,服药过程中,如果出现漏服的情况,要视情况而论,对于长效降压药,偶尔漏服一次,超过12小时,如果血压是正常的,可不用补服,如果血压上升幅度较大,则应加服一次降压药,之后按正常周期服药,切勿盲目补服两次的剂量而引起血压骤降。
5、切忌无症状不服药。
很多的高血压患者是没有症状的, 即使血压高达200mmHg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仅仅在测量血压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由于对高血压危害缺乏正确的认识, 部分无症状的高血压患者拒绝接受降压治疗,导致产生严重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因此,建议3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都要定期监测血压。
6、停药注意事项。
高血压经过治疗控制,保持稳定后,需要继续服用降压药。可如果出现血压偏低<100/60mmHg或者出现头昏乏力等脏器低灌注的情况,需要适当且缓慢减药,并且每次减量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如有异常,再适当增加药物用量,切忌减量过大,造成血压不稳。如果血压明显降低或者出现明显不适的情况,需要及时找医生就诊。
好了,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咱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