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年“兰州布病事件”有了最新进展。根据兰州市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目前,兰州市布鲁氏菌抗体阳性者共计3245人。那么,什么是"布病"?今天,结合最近小编科室一位患者的病例,来看看你可能不知道"布病"吧!
病例简述
患者,杨某,郑某,河北邢台人,2020年初夫妻二人纷纷出现腰部疼痛,并伴右下肢麻木,本以为是太累了也没在意。可随着时间推移,右下肢开始疼痛,以右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前内侧为主,站立行走时疼痛加重,走路一瘸一拐,还伴随发热、怕冷。越来越不舒服的夫妻二人开始到处寻医治疗,在外院曾以“腰肌劳损”治疗,效果不佳。于2020年4月来我院就诊,根据影像学诊断,怀疑“脊柱结核”,予抗痨治疗。

缘何夫妻双方几乎同时出现这样相似的腰椎病变,是否还有隐情?再次追问病史,患者及家属说出了一个细节,他们从事的是羊皮生意,不单单是刚开始说的务农的农民。这有关系吗,他们很疑惑?对你们来说可能意识不到什么,但对临床医师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最终经病原学检查,夫妻二人均被确诊为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也就是布病。诊断明确后,夫妻二人开始了抗布病治疗,均恢复良好。
何为布病?
布鲁菌病,又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复杂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在全球范围广泛传播的人畜共患疾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布病属于乙类传染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感染布鲁菌的羊和牛等疫畜,人感染布鲁杆菌的主要途径为皮肤黏膜,消化道 、呼吸道等。布鲁杆菌在人体中经血运播散至全身各个器官,主要累及骨及关节系统,尤其是脊柱。布鲁菌病性脊柱炎主要侵及脊椎、椎间隙或椎旁组织等。该病急性期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关节疼痛及肝、脾、淋巴结大,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发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关节和肌肉酸痛。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遵循“长期、足量、联合、多途径给药”的原则,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且药物治疗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手术治疗 布氏菌性脊柱炎(BS)的手术治疗是在非手术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有效的清除病灶、解除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维持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缓解疼痛等。手术治疗被认为是BS的最后选择。
微创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单纯的椎间盘破坏或椎旁脓肿,且在经过药物治疗后全身症状获得好转,而局部症状无明显缓解者。
护理及预防
基础护理
布鲁菌病患者多有高热、多汗、关节酸痛等临床表现,病程长,应注意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消耗,尤其是急性期患者更应注意这一点;待病情稳定后可指导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并进行适当锻炼,循序渐进,以利于机体恢复。要保持病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并进行严格的消毒与隔离。注意及时补充营养和液体。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鼓励患者少食多餐,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以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患者发热时及时给予降温措施,并予患者适时更换宽松、舒适、干燥透气的衣服,做好皮肤护理。住院期间患者要单间隔离,指导家属将患者在家中使用的具有感染性的物品隔离。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及热型,其特点是患者高热时无明显不适,体温下降时症状加重,这种发热与其他发热性疾病不同,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多汗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夜间出汗明显增多,应注意观察有无脱水症状,并及时关注患者化验检查结果,预防电解质紊乱。
观察关节肌肉疼痛的部位、注意有无关节强直、畸形;指导患者疼痛评估的方法,教会患者自我评估,及时给予患者缓解疼痛的措施,提高患者舒适度。
观察患者有无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瞳孔异常、对光反射及感觉运动障碍,有无抑郁、兴奋等精神症状。
用药护理
术前和术后均需用抗菌药物治疗,而且疗程至少3月,而利福平、多西环素、氨基甙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多有不良反应。患者对这些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了解甚少,不愿长期用药,依从性较差。因此,在用药前或早期实施用药宣教,告知患者按时服药、勿擅自停药以免布病复发。用药过程中注意复查肝、肾功能。
心理护理
此病病程长,多组织器官可受累,细菌的耐药及在细胞内的定位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急性期患者在发热、多汗、关节肌肉疼痛时会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慢性期患者会有经济及心理上的压力,这些都影响着疾病的疗效与后期康复。所以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布鲁菌病的相关防治知识和最新进展,使患者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布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讲述管理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此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地区性流行病,羊、牛、猪为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有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消化道、呼吸道、虫媒等,细菌对光、热及化学药剂都很敏感,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畜牧、屠宰等高危职业者要做好个人防护。
介绍布病药物治疗的有关知识,提高患者居家用药的依从性,并应定期复查,关注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耀 张强 赵昌松.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杂志,2016,96(3):237-240.
【2】王英惠.布氏杆菌病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20):4263-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