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世界上最致命的鱼有哪些吗?
鱼界的“施刑者”可以将肉从猎物身上“梳下来”;
中了某种鱼的毒,皮肤会变蓝;
只要摄入0.5毫克的某鱼毒素,等待你的只有死亡。
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世界上五种最致命的五种鱼,看看你认识几种呢?
第五种:盲鳗
盲鳗又名“钻腹鱼”,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群,骨架都是由软骨组成。
它们的食量很大,一般可以一次吞下比自己两倍重的食物。
一条盲鳗可以在一条大鱼的肚子里呆上七八个小时,
吃进比自己大18倍的鱼肉,甚至可以将一条鱼吃得只剩下鱼皮和骨头。
它们一般生活在100米的海面以下,身形细长,呈白色或者粉色,长得有点像黄鳝,比较爱吃腐尸。
它的皮肤上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它在泥土里自由“呼吸”。
嘴巴像一个椭圆形的吸盘,有很强的吸附力,甚至可以吸住鲨鱼的皮肤。
盲鳗可以利用吸盘吸附在大鱼的身上,然后寻找机会从猎物的鳃部钻入大鱼的腹部,在大鱼的肚子里翻江倒海,啃食其内脏以及肌肉,
而且边吃边排泄,最后吃完了再咬穿鱼腹出来。
盲鳗像是鱼界的“梳刑”实施者,锐利的角质齿像一排排的梳子一样,可以将肉从猎食者的身上“梳”下来。
由于它们长时间寄生在鱼的身体里,导致眼睛退化,所以视力不佳。
但是好在它的嗅觉以及嘴边的触须非常灵敏,可以迅速地感知身边的事物。
盲鳗的皮肤是没有鳞片的,在它的身上就好像一身“弹簧衣”一样,连鲨鱼也无可奈何。
不仅如此,盲鳗最独具一格的,就是它们在受到惊吓时,会为了保护自己吐出大量的黏液。
这种粘液是由一根根纤维组成的,一旦排出体外就会立刻散开,
与水反应后可以让捕食者的呼吸器官瞬间被堵住窒息而死,
而生产出足够固定20升水的粘液所需要的时间,几分钟内就可以办到。
第四种:蓑鲉
蓑鲉又名“狮子鱼”,分布于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南北极冷水区。
体长25-30厘米左右,大多是黄色的,身上有红色或棕色的条纹,有黑色的斑点,背鳍、尾鳍和臀鳍是透明的,它应该是鱼界里拥有最多的鳍的鱼了。
行走在水里就好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狮子头一般,所以“狮子鱼”由此得名。
它的背部有十几根的毒刺,背鳍很高,背鳍细长;
胸鳍则是像羽毛一样,很长很大。
它的毒刺都由一层薄膜包裹着,遇到敌人时薄膜会破裂,然后会用背鳍上的鳍棘刺向对方。
鳍条的根部以及嘴巴周围的皮瓣含有可以分泌毒液的毒腺。
蓑鲉经常生活在深水里,它的鳍很大,虽然是鱼,但是游泳技术还是有点差的,所以经常成对出行,互帮互助。
它们往往躲在礁石的缝隙中,等待猎物出现就立即捕捉。
当猎物越来越近时,它们会将胸鳍竖起来既是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加集中,
而当猎物缩在角落被其外表迷惑,放松警惕时,狮子鱼就会收起所有的鳍,以最快的速度,奔向自己的食物,紧接着一口吞掉。
它们性格孤僻,宛如夜里的“猫头鹰”,会在夜晚进行游动,白天则用来休息。
当你因它的美丽而试图靠近它时,它可不会认为你是想和它交个朋友,它会向后退做好进攻的准备,然后向你冲刺。
当它的毒刺进入人体时,毒囊已经就位,只要它一释放毒液,毒液就会像打针一样到达人体内部,也就是说扎得越深,人体中的毒就越深,严重者会导致极度疼痛以及呼吸困难甚至昏厥。
它食量大得很,可以吞下自己8倍多重的食物,几乎没有什么天敌,而且不挑食,来者不拒。
还有研究表明,蓑鲉除了人类,就算是鲨鱼也不愿接近它这个刺儿头,
在海里几乎没有天敌,这也就导致了它的快速繁殖,
已经构成了当地系统的生态威胁。
第三种:河豚
河豚又叫“嗔鱼”,它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比较广,品种也比较多,大约200余种,在这其中我国就有40余种。
因为它的外形像“豚”,又经常在河口一带活动,所以江浙一带俗称河豚。
河豚头比较方、扁,眼睛大大的没有外凸,看上去呆萌呆萌的。
上下颚各有两个板状的牙齿,身体是圆筒形,圆滚滚的,越往后越窄,背鳍比较靠后,腹部没有鳍,没有鳞片,但是皮肤上有密密的小刺,有点扎手。
它有着特殊的食道结构,可以向前后腹扩大变成一个气囊,遭遇敌人时可以吸入水使其浮到水面逃出生天,被捕后也可以吸入空气变得膨胀。
因为其可爱的外表,有不少人将河豚作为了宠物来养,它生性胆小,生气了会将自己鼓得圆圆的,好几个小时不理人。
而且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有“菜肴之冠”之称,还是吸引了许多人前去品尝。
然而河豚可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可爱呆萌,它的身上含有剧毒,只要一个成年人摄入0.5毫克的来自河豚身上的毒素,等待你的可能只有死亡。
河豚的毒素是耐高温的的,120℃的高温一小时才能被破坏,盐腌或者日晒都没有对毒素起到破坏作用。
大家都知道氰化钠是一种剧毒药物,易溶于水,与皮肤伤口接触或者吸入、吞食一点点就会中毒死亡。
有人曾经测试过,河豚的毒性相当于氢化钠的一千多倍,可想而知它是有多毒了。
河豚最毒的部分主要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
中了这种毒之后,神经系统的反应最为明显,幸运的话它30分钟内就会显现症状,倒霉一点的话会长到3-6个小时发病。
曾经有人就中过河豚的毒,先是感觉手指和嘴巴发麻,伴有刺痛感,
紧接着是感觉恶心腹痛、四肢麻木、走路困难,
然后就是全身没有知觉、开始胡言乱语、呼吸困难然后昏迷过去,因为抢救不及时,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人就没了,死于呼吸衰竭。
第二种:食人鱼
在许多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情节中都有它的身影,出镜率居高不下。
食人鱼又叫"食人鲳",是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河中的一种鱼,属于水虎鱼中的一种,分为杂食性和肉食性。
食人鱼身体扁扁的,尾鳍呈“又”形。
灰绿色的身体,背部是墨绿色的,腹部为鲜红色。
它们的头又大又硬而且肌肉发达,咬合力更是大得惊人,
可以咬穿牛皮亦或是坚硬的木板,甚至可以把钢制的钓鱼钩一口咬断。
独特的三角形牙齿也是十分锐利,可以精准闭合.
据闻亚马逊的土著居民曾将食人鱼的牙齿当剪刀来用,其牙齿的锐利程度可以想见。
它们是白天劳动的,而且还会午睡。
食人鱼凶猛是出了名的,也称“水中狼族”。
之前有一个11岁的秘鲁男孩儿不慎掉进了饲养食人鱼的池塘,结果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就被啃得只剩一具骸骨。
食人鱼大多是群体觅食,咬住猎物后会紧紧咬住不放,
它们对血腥味尤其敏感,一旦猎物被咬出血漫出血腥味儿,它们就会疯狂起来,
用自己锋利的牙齿撕咬切割嘴中的肉,利用身体扭动的力量将肉撕扯下来,直到剩下一堆骸骨。
有时候用力过猛还会把牙齿折断,但是它们的牙齿有再生能力,新牙会再度生长出来,使其保持最佳的猎杀状态。
而且群居性食人鱼的智商是比较高的,它们捕猎时会攻击猎物的弱点,比如尾巴和眼睛,等其游不动了,再一拥而上,发起轮番攻击,一队冲上去咬一口迅速离开然后二队顶上,速度十分之快。
但是食人鱼体型笨拙像个铁饼,游速比较慢。
而且好笑的是,它们只有扎堆的时候才凶狠无比,在数量少或者是形单影只的时候可不会那么嚣张,在不饿的情况下,即使把手伸进水里它们也不会攻击的,甚至会害怕的缩成一团躲在角落里。
所以很显然,拉帮结伙的食人鱼一旦离群,就变成胆小鬼了。
第一种:石头鱼
因为长得像玫瑰花一样有刺,并且有毒而得名“玫瑰毒鲉”。
石头鱼没有人工养殖的,它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浅水里面。
石头鱼没有鳞片,嘴型弯弯的,像一弯新月,鱼脊是灰石色的,隐隐有些像石头的斑纹露出;
鱼腹圆鼓鼓的白里透红,尾巴侧扁稍窄,只有30厘米左右的身长,身体又厚又圆,有点像蟾蜍的皮肤坑坑洼洼的。
它像变色龙一样会根据环境而变化,它的眼睛长在背部而且特别小,它的背鳍上长着12-14根粗大锋利的毒棘,用来防备天敌。
鱼如其名,它喜欢躲在海底或者是礁岩下面,半埋在沙子里,将自己伪装起来,或岩石、或珊瑚。
经常栖息在海里的岩石壁上,守株待兔,等待着猎物主动上门。
虽然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它的毒性可不能小觑,当它被不小心踩到时,会通过背鳍上的毒棘将大量的毒液注入到对方体内。
人体在中毒后,会马上出现呼吸困难、浑身疼痛、发烧、恶心、然后引起昏厥、神经错乱、呕吐胆汁、紧接着心脏衰竭、血压下降,
而且皮肤会变成蓝色,面部抽搐,
紧随其后的是语言功能出现障碍,最后呼吸麻痹、失去知觉,直至死亡。
好了,本期的视频就到这里了,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