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区大黄集镇长(牡丹区大黄集镇地趴屋里的牧羊女)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羊技术 184
牡丹区大黄集镇长(牡丹区大黄集镇地趴屋里的牧羊女)

牡丹区大黄集镇长(牡丹区大黄集镇地趴屋里的牧羊女)

(侯艳伟 张静冬 李琼枝)放着新房子不住,菏泽市牡丹区大黄集镇宋庄村中年妇女张东兰却在地里搭起个“地趴屋”。她把新房子当成饲料库,流转20亩土地利用农作物秸秆养羊。由当初的让人费解到目前的年收入10万元,两年里,她在当地成了“地趴屋的牧羊女”。

笔者前去采访时,正赶上定陶区的养殖户前来求购羊羔,她一边喂羊一边与笔者闲聊着。

说起为啥要养羊?还要从张东兰的丈夫刘卫华说起。

刘卫华是个体建筑工。除供自己的建筑队外,他还对外租赁建筑施工用的脚手架、吊塔、搅拌机、模具等器械。

这些器械笨重体积较大,宋庄村是改建的公寓型新村,张东兰有自己的新房子,可都不宜置放。最终,他们把自己的庄稼地腾出,作为专门的安放地。

建房淡季时,别说小片地带,就连那些器械间隔中都杂草丛生,夏天杂草可漫过头顶。张东兰就趁着环境喂养了几只青山羊。

意想不到的是,几只青山羊长大后,被城里人高价收购了,售价近万元。张东兰一合计,这些羊钱快赶上刘卫华器械、模具一季的租赁费了。

张东兰来了兴致,产生了规模养羊的打算。

规模饲养首先是场地和饲料。张东兰拿出家中的积蓄流转了邻近土地20亩种植小麦、玉米,秸秆全部储备起来,用作饲料。

种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藏秸秆,对于这20亩小麦、玉米,张东兰基本不用除草剂、农药,以确保秸秆的天然成分。这就难免出现了产量与“天然”矛盾,为了解决病虫害造成的减产,张东兰在庄稼施肥时采用“少吃多餐”式,每季比普通地块多施两茬肥,同时多浇两茬水进行弥补,在她的精心料理下,流转地块的产量并没下滑。

她又精心选择羊的品种。

有业内人为她介绍,杜泊绵羊被国际誉为钻石级绵羊肉,在当地是稀有品种,能很好地适应广泛的气候条件和放牧条件,喜秸秆、树叶类粗料,特别适合她这样的“新手”。成年羊只体重达100公斤以上,这样的一只可卖4000元左右,一般的羊羔售价1000元以上,活羊不低于40元一斤。经过思虑,她选择了杜泊绵羊,主要考虑到成本低、适应性强的特点,一次就购买了百余只。

为了培养杜泊绵羊的野性,张东兰经常有意识地把羊群赶到地里、沟坡,这样,一来羊群可以自由自在地尥蹶子撒欢抵头,二来能捕食更喜欢的青草。有时沟渠里有水,她就打着响鞭“逼”着羊下水。这不是任其喝水,而是为羊洗澡,特别是夏天,羊的腥味很大,经常下水的羊,不仅气味少了许多,羊毛也缕顺美观。

“夏天,我在地里舞着个小皮鞭赶着百十只羊,很多人见了都叫我牧羊女,挺好玩的!”张东兰一脸腼腆地说,经过两年的辛劳,她早已适应了这种生活。

标签: 牡丹区大黄集镇长 牡丹区大黄集镇党委书记 菏泽牡丹区大黄集镇村庄分布 牡丹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