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防控的最佳时机是(非瘟防控不可大意,密切关注最新进展)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189

非瘟进入中国已经五年了,这五年里养猪人感受颇深,他们既感受过最黑暗的时候,也遇到过猪价最高的时候。当前,非瘟防控思路已发生变化,非瘟流行成为常态。在这个大背景和高猪价周期下,维持猪群持续稳定生产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就将和大家分享我们关于非瘟防控的最新研究进展。

非瘟防控的阶段性变化

非瘟防控的最佳时机是(非瘟防控不可大意,密切关注最新进展)

当前阶段非瘟流行现状

1、非瘟流行毒株类型多样化

(1)以基因Ⅱ型毒株流行为主,少部分为基因Ⅰ型毒株;

(2)南方部分省份出现Ⅰ/Ⅱ型混合感染;

(3)存在多种基因缺失,基因Ⅱ型毒株中约1/3发生自然突变。

2、非瘟感染症状多样化

(1)感染非瘟强毒症状

①母猪出现呕吐、减料、不吃料、精神差、流产、猝死;

非瘟防控的最佳时机是(非瘟防控不可大意,密切关注最新进展)

②肥猪发生呕吐、减料、不吃料、皮肤发红、嗜睡;

非瘟防控的最佳时机是(非瘟防控不可大意,密切关注最新进展)

(2)非瘟弱毒症状不典型,极具迷惑性

①保育猪:易出现感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症状,但使用任何药物均治疗无效;

②育肥猪:40-60 kg阶段表现出严重呼吸道问题,死亡率可达50%,使用药物无效;

③母猪:反复出现高烧、低烧交替情况,伴有不吃料、呼吸困难、死亡等情况。

非瘟防控的最佳时机是(非瘟防控不可大意,密切关注最新进展)

3、精准拔牙方式失灵

内蒙某猪场四次检测异常猪,前三次都显示非瘟抗原阴性,第四次显示非瘟抗原阳性。这就意味着即使通过多次全群普检也很难发现带毒猪,多次采样极易导致交叉污染,更有利于非瘟传播。

4、非瘟流行已经成为常态

在非瘟流行常态化背景下,猪场大环境(区域)或猪场小环境存在非瘟核酸阳性的情况下,维持猪群持续稳定生产,在当前高猪价周期时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非瘟常态化背景下的防控方案

1、集团公司和大型养猪企业防控方案

生物安全仍然是防控非瘟最主要的手段。生物安全措施必须有效、可落地,要关注重点环节的把控,主要精力放在御敌于国门之外,外防传入,内防扩散;

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在保证切断传播途径的前提下,保证生产经营正常顺利进行,关注重要节点、重要流行季节,把控好重点人员和重点猪群。变态的生物安全是不可取的;

确保种猪场非瘟双阴,充分利用生物安全条件好、养殖基础条件好的育肥场并改为后备种猪培育场,并在此完成后备培育、驯化、配种、怀孕工作。一旦种猪场中招后,能够快速补充足够的、全流程产能的种猪,在三个月内恢复正常产能;

对不幸中招的种猪场,及时通过拔牙和反拔牙技术,在高猪价行情时尽量多保留生产母猪;

处在疫情威胁下或已经中招的放养场,尤其是50 kg以下无法变现的放养场,及时使用康之源(第八代),再做好生物安全(防内部交叉)、配合拔牙,尽可能地保证大群正常出栏。使用方法:康之源(第八代)2 kg/t+卡巴匹林钙500 g/t+奥茵美1 kg/t,使用一周;然后添加康之源(第八代)1 kg/t四周以上,直至猪群临床稳定、抗原转阴为止。

2、中小型规模猪场非瘟防控方案

做好人员和进场物品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盯住卖猪环节的安全管理,集中卖猪,周边有疫情时尽量封场,停止卖猪;

引进种猪和外购仔猪时,一定要进行非瘟抗原抗体双检,防止带毒猪进场;

消毒重点关注场门口、猪舍门口、猪场猪舍内通道。人员进场必须洗澡更衣,进猪舍换鞋,工作服先用消毒剂浸泡再清洗,问题猪及时送检,排除非瘟感染后再采取对症治疗;

④如果存在下表的情况及时使用康之源(第八代)带毒生产方案,确保猪群稳定生产。

非瘟防控的最佳时机是(非瘟防控不可大意,密切关注最新进展)

本期小结

(1)非瘟流行已经成为常态,如何确保猪群持续稳定生产成为核心;

(2)做好生物安全仍然是防控非瘟最主要的手段;

(3)有感染风险时及时使用康八带毒生产方案,确保猪群稳定生产。

标签: 非瘟防控的最佳时机是 非瘟的最新情况2021 非瘟防范最佳方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