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资本开始大举进入养猪业。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但养猪是公认的高投入、低产出、高风险行业,那它被资本看好的“利”究竟是什么?
高产出是养猪业的标签之一,毋庸置疑,但低产出和高风险不过是因为你生产水平低罢了。
如果料肉比能达到2.5:1,母猪年提供活仔数在22头甚至更多,那养猪业对你来说,肯定是高产出和低风险的。
当然,看上去很好的事情往往隐藏着许多风险。
生猪产业链长,涉及种、养、加、销等环节以及饲料、兽药等支撑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无论以上哪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将一切努力付之东流。
而在本轮猪周期中,相比散养户,规模养殖场恢复快、贡献大。规模养猪场数量只占全国养猪户的1%左右,但产量却与散养户各占一半。
现在我国生猪产能已恢复到正常年份的9成以上,但产能恢复并非一日之功,价格回落更是来之不易。
从明确生猪及其产品绿色通道政策、继续实施贷款贴息、缩短非洲猪瘟扑杀补助发放时间、规范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保障生猪养殖用地,到增加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提高生猪保险保额、补贴新建改扩建猪场、加大生猪生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我国10多个部门打出生猪稳产保供政策组合拳。
截止4月18日,根据统计的26省猪价,生猪平均价格为11.86元/斤,同比下跌29.72%,其中25省下跌。
不容忽视的是,此前商务部预计,今年猪肉进口量将仍然保持高位。
3月我国肉类进口量高达102.4万吨,同比增长11.4%,环比增长44.2%。1至3月累计进口262.5万吨,同比增长20.8%。
但与粮食一样,保障吃肉问题我们只能靠自己。
2020年我国进口猪肉量占国内猪肉供应量的比重已达10.7%,而这一数据在2018年以前始终没超过2%。
如今社会资本热衷于养猪,说明我国生猪规模养殖还是一片蓝海。
而一个产业发展到成熟期,大部分都是资本主导,当然中小散户仍然会存在,只是身份从主角转换为配角。
如果你恰好在进行生猪养殖,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练好内功提升养猪水平上,这样无论行情如何变化,笑到最后的才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