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气囊炎导致的死亡率升高,它具有发病急、传染快、病因复杂、病程长、治愈慢和容易反复等特点,是养鸡中最难对付的杀手之一,严重威胁着养殖户的利益,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气囊炎是如何发生的,怎样诊断,又该如何防治呢?今天,就为大家揭开气囊炎的神秘面纱!
一、气囊
气囊是禽类特有的器官,鸡体内有9个气囊,这些气囊由支气管分支出肺后形成,大部分与骨骼的内腔相通,使骨骼成为含气骨。因此,可以把气囊理解成肺脏的延伸部分。气囊除了辅助呼吸以外,还可以起到飞翔过程中的平衡作用。
“上呼吸道—肺脏—气囊—骨骼”相互连通,这种生理结构使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很容易通过上呼吸道、肺脏、气囊进入骨骼形成全身性感染。由于鸡胸腔、腹腔紧密相连,消化道发生疾病后很容易造成气囊感染。另外,鸡的气囊壁很薄,血管很少,药物很难在气囊内达到有效浓度。这些生理结构特点使得气囊炎在临床上多发,并且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
二、气囊炎
气囊炎一般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饲养管理等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一种病理变化,它是一种症状,并非一种特定疾病的名称。气囊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秋冬季最为常见。发病急、传染快、病因复杂,前期症状较轻,中后期多为混合感染,治疗不及时或延误病情死淘率较高。
三、气囊炎的发生因素
1、管理因素
临床上最多见的气囊炎是由于日常管理因素造成的。比如:温湿度不合理(环境长时间处于高温低湿、高温高湿和低温低湿等都很容易引起)、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圈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或粉尘过大)、活疫苗防疫剂量过大和天气变化应激刺激,饲料霉变等因素。
2、疾病因素
一些疾病因素也容易导致气囊炎病变,如呼吸道型传支、支原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霉菌感染、新城疫、传染性鼻炎等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并发或继发感染都容易形成气囊炎。另外,鸡长时间感冒也可能引起气囊炎。以上疾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日常管理疏忽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四、诊断
临床症状一般为:张口伸颈呼吸,甩鼻,呼吸有啰音,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明显,有些病鸡眼睛变形,眼结膜发炎、流泪,甚至肿胀导致失明。发病中后期或病重的鸡群,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闭眼、打蔫鸡不断出现,死亡率增加。
临床剖检可见:病死鸡冠紫,口腔充满粘液,气囊混浊,有大量混浊的纤维素性渗出液。严重的气囊炎可见气囊壁增厚,有大小不等的黄白色到黄色干酪样渗出物,肺脏充血、出血,喉头出血,气管出血严重。有的病死鸡出现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症状。腺胃乳头无明显变化,肌胃无变化,整个肠道充血、黏膜脱落,肾肿。
五、治疗
治疗气囊炎首先要对气囊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改善环境、对症用药才能有效果。否则病急乱投药,不仅增加药物成本,还可能延误病情、雪上加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善养殖环境
气囊炎的发生与饲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养殖户在治疗气囊炎时只知道有病治病,不注重调节养殖环境,治标不治本,很容易反复。治疗过程中最好用温热水配消毒剂进行带鸡消毒,更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2、药物治疗
引起气囊炎的病原十分复杂,若判断不准病原,选不准有效药物,很难奏效。要根据鸡群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呼吸道症状特别严重的还可以配上甘草提取物或口服液,在治疗呼吸道的同时,必须配合最有效的抗大肠杆菌的药物,才能治愈气囊炎。
六、注意事项
1、药物敏感度问题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疾病也在不断增多,生产实践中滥用药现象屡见不鲜,这导致了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菌株。在治疗气囊炎的过程中,有时候药用了症状却不减轻,很可能是存在药物敏感度问题。
2、及时采取措施
当鸡群出现呼噜咳嗽时,一定要及时找到发病原因,一旦发现气囊炎应及时治疗,若无法综合分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若全群已严重感染再去治疗,损失更大,也可能起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信看完今天的文章,大家对气囊炎已经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一定要了解清楚气囊炎的发病原因,做好饲养管理环境的控制,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咨询。了解更多养鸡技术,请关注【禽学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