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用实例讲述蛋鸡夏季的风和水)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鸡技术 140

夏季酷暑高温,鸡体内酶的活性降低,采食量降低、抗病力、饲料的消化吸收下降,体重降低,产蛋率、蛋重也再降低。若再在管理上,特别是通风、饮水(水质、饮水量、水温、乳头出水量)和光照——“风和水”上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鸡群发生腺胃炎、瘫鸡、异常死淘率升高等诸多问题。

蛋鸡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用实例讲述蛋鸡夏季的风和水)

1、不注意通风等原因导致的育雏鸡腺胃炎、肌胃炎。

1.1事件梗概:深州客户使用北京某知名公司雏鸡1号和2号料颗粒料育雏,1号开口料更换为2号料后采食量大幅下降,用后不久就出现严重的腺胃炎、肌胃炎。

1.2事件的观察分析:亲临现场调查和询问养殖户得知:相比1号料,2号料在原料组成、营养含量、适口性、颗粒大小(颗粒明显较大)等存在的巨大差异,造成换料后雏鸡严重不适应,鸡采食量下降,即使饲喂量没有增加,料槽内每天都有较多的饲料剩余。由于养殖户没有及时发现并每天净槽,几天的饲料层层堆积发霉。这是出现问题的基础。

加之,当时酷暑高温,开启湿帘后通风严重不足,舍内湿度大,进一步促使了饲料霉变。如此不当负效应的多重叠加导致了严重腺胃炎、肌胃炎的发生。

1.3事件处理回放:一是减少饲喂量,每天至少净槽空槽1小时,并添加鱼粉使用自配料尽早与2号料掺和过渡饲喂;二是暂时关闭湿帘,开启较多风机除湿;三是适当使用药物治疗腺胃炎、肌胃炎。如此处理5-7天腺胃炎、肌胃炎逐渐转轻、痊愈。

体会:多年临床观察发现:凡是通风好的育雏舍(宽敞、笼顶距离舍顶高、通风好)腺胃炎、肌胃炎发生的就极少。通风看似与腺胃炎、肌胃炎不相干,实际上通风好的鸡舍相对干燥,饲料不容易霉变;且这样的鸡舍霉菌等病原微生物能迅速排出舍外,舍内霉菌等病原微生物的“载菌”量较低,鸡群发生饲料霉变,甚至其他疫病的几率大幅下降。

蛋鸡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用实例讲述蛋鸡夏季的风和水)

2、酷暑高温,水线长、乳头出水不足、水流缓慢,导致饮水温度高等引起的产蛋鸡死淘率高的实例

2.1事件梗概:2014年夏季,唐山滦南使用原所在公司预混料的客户,产蛋鸡每天死淘率高达1-2%,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2.2事件实际观察分析:问题鸡舍是新鸡舍,养的第一批鸡。鸡舍四层A型笼,长100多米。出现死鸡后当地兽医诊断为流感(这是客户害怕求助的主要原因)。

进入鸡舍并与客户交流得知:越是靠里面(同时存在通风不好,温度高的问题)鸡的死亡就越多。从水线入水端向末端用手抚摸前行,发现到中后部感觉水线发热(人体温36℃多,感觉到水线发热,估计水温要在37-38℃,甚至更高)。测量乳头出水量发现,出水量在40毫升/分钟左右。水线长,鸡舍环境高温、水的流速慢,饮水温高,饮水量低、采食量低、散热受阻可能就成为蛋鸡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本人怀疑死亡原因是多种不当因素诱发的“新生母鸡综合征”)。

备注:水不仅是重要营养物质(鸡体内、鸡蛋内60%左右都是水),也是鸡夏季降温和采食量提升的关键。据报道:在33℃环境高温下,饮水温度33℃,鸡产蛋率81%,蛋重49克;在同样高温下,如果饮水温度是20℃,则产蛋率93%和蛋重48.5克,且采食增加15克/只。

鸡喜欢的饮水温度(特别是夏季)是10℃左右,也有人说16-19℃(依据海兰手册,雏鸡需要的水温是20-25℃,而蛋鸡是15-20℃),水温超过26.7℃,饮水量会受影响且体重下降;水温超过31℃,饮水量大减;超过45℃鸡拒绝喝水。

2.3事件处理回放:重点在增压水压和提升乳头出水量上,把水罐埋在地下(这样水温低,并使用加压装置),并调整乳头出水量到90毫升/分钟左右;二是建议在每天的中午,下午2-5点和夜间把水线末端打开放掉其中温热的水,促进水的流动;三是在饮水中添加VC和藿香正气水(如消暑液每瓶250毫升,兑水1000-2000斤)。如此2天后死亡下降,5天鸡群正常。

体会1、新建鸡舍由于乳头质量和水压低等导致乳头出水量低的弊病容易被忽视。这样鸡舍的鸡,春秋天和冬季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夏季死淘率会高,产蛋率受到的影响也大。我建议H笼考虑到自动清粪等问题,乳头出水量不低于60毫升/分钟,A笼最好90毫升/分钟以上。且对于水线超过100米的可以考虑从中间向两边供水。2、夏季因为环境恶劣等引起的新生母鸡综合征,解剖症状与流感有相似的地方,但认真观察和结合夏季酷暑高温,后半夜死亡和乳头出水不足等情况就不难做出正确的诊断。

蛋鸡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用实例讲述蛋鸡夏季的风和水)

3、夏季光照不足造成的瘫鸡:

3.1事件梗概:2022年夏天,邢台东郊某客户反应使用自办料较长时间后,鸡群瘫鸡、蛋壳差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2事件实际观察分析:客户近几年所饲养的多批鸡都会在开产后出现较高比例的瘫鸡和蛋壳破损率高的问题,特别是夏季更加严重。虽尝试更换多家著名品牌预混料,但几年下来该问题都没有很好解决。这批鸡自开产后开始使用办料,类似的问题变的轻微但也没有根本解决。

鸡舍是东西走向,是砖木结构的所谓“半开放鸡舍”。鸡舍两侧侧墙靠下部没有窗户,在每间鸡舍距离屋檐30-40厘米位置,各有高0.6米,宽0.8-1米的封闭玻璃透光窗。在客户看来,他的鸡舍有透光的小窗,应该属于半开放鸡舍,因而白天就不用像密闭鸡舍一样去补光。且为了防暑在鸡舍周围种植了树木,树木一年一年生长,遮阴效果越来越好遮蔽了透进鸡舍的阳光。由于窗户小,透光不足,加上周围树木的遮挡,这样的鸡舍基本上是“密闭鸡舍”(虽然客户感觉是开放半开放鸡舍),应该白天补光,而他因忽视没有去做。光照严重不足,影响了钙磷的吸收,造成鸡群瘫鸡多,蛋壳差。

3.3事件处理回放:一是建议客户按照密闭鸡舍光照程序管理鸡群,白天补光,确保每天总光照时间不低于16小时,光照强度不低于30勒克斯;二是客户每吨饲料添加醇骨壮200克+甲酸钙2公斤。处理后3天瘫鸡明显减少,7天内蛋壳变好,瘫鸡基本不再发生。

事件体会:鸡群合理光照不仅是鸡健康最重要的保障,也是促使蛋鸡皮肤里的T—脱氢胆固醇转化为VD3,促进体内的钙磷代谢的基础。现实中,有不少所谓开放半开放鸡舍,由于鸡舍窗户小蛋鸡舍向阳面采光面积A=KFd/t(平方米)。其中K是采光系数:蛋鸡舍是1:(10~12);Fd是鸡舍面积(平方米);t是透光系数:单层金属窗0.8,双层金属窗0.65,单层木窗0.7,双层木窗0.5)或出于防暑降温需要,在鸡舍周围种植树木遮阴,且随着树木生长,遮阴日益严重;也有的因害怕啄肛、啄羽,刻意遮挡厚重黑网。这种自然光照严重不足的所谓“开放半开放鸡舍”多有存在。由于客户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没有采取及时补光或按照密闭鸡舍进行光照管理,造成了鸡群的生产性能不佳,钙磷代谢障碍出现蛋壳差、瘫鸡等问题发生(客户之所以夏季瘫鸡和蛋壳质量差相对严重与夏季树木茂盛遮阴,采食不足双重因素叠加有关)。

通风、饮水(水质、饮水量、水温、乳头出水量)、光照是养鸡成功的最基本的要素,没有把这三个方面抓好,其他做的再好生产性能都不会好。同样,只有在把上述三个最基本的方面做好,再通过优种、精细管理、全面平衡营养、生物安全与合理治疗等综合措施的齐抓共管,才能真正把鸡养好。养鸡不能盲人摸象,片面而为。自办料是性价比最佳、最适合特定鸡群的最佳营养方案,但不是太上老君八卦炉里的“仙丹”。

标签: 蛋鸡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蛋鸡冬天如何解决通风与温度温度 蛋鸡夏天怎么降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