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烦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大家好,我是二师兄!以往咱们聊农产品市场居多,今天咱们聊聊猪肉市场,我们都知道,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已经成为百姓餐桌上重要的日常食品之一,猪肉价格的上涨或下调一直都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问题。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第27周(即2023年7月3日-7月7日,以下简称本周),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18.18元,环比上涨1.6%,同比下跌41.1%,较上周扩大9.3个百分点。 农业农村部第27周7月7日宰后均重90.33kg,较上周下降0.13%。
如果能够准确把握后期猪价大趋势,做好生产节奏的规划,那么,实现利益最大化不是难题,猪价并不是一路上涨,期间肯定会有回调,对于养猪的农民朋友来说把握不好节点,就可能会亏损。如何去判断后面的猪价走势显得尤为重要,探寻其原因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猪周期与产能:
咱们先说这个猪周期,它所反映的是生猪养殖状况变化的周期。根据最近几轮“猪周期”的走势状况看,一轮完整的“猪周期”持续时间,往往接近四年的长度。在同一个周期内,养猪农户往往会在猪肉价格的高峰期增加生猪的产能,而当相应生猪出生后,新增的生猪数量又会降低猪肉的价格。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二、季节性波动:
其次呢,我国猪肉产量和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1、供给方面,一般来说,二季度为低点,三季度逐步增加,四季度为高点,一季度高位回落。消费方面,每年11月到次年1月是全年消费最旺的时间,而春节后的3至4月为消费淡季,猪肉消费从8月开始回暖,销量环比回升,环比涨幅的最高值出现在12月,可达30%—40%。
2、受供需的季节性波动影响,猪价也呈现出明显的年内“小周期”。一般而言,年内的猪价高点出现在四季度,低点出现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也就是3至4月,二季度企稳上涨。
三、市场需求与国家调控:
当然,市场需求数量决定了国内猪肉的总需求,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猪肉价格起到“抑制涨跌”的作用。我国是猪肉消耗大国,但老百姓的猪肉购买数量,往往会与肉价成反比。在猪肉价格飙升的时候,不少人会少买猪肉、少吃猪肉,而在猪肉价格回落到比较便宜的阶段,很多中低收入群体又会借机“多吃肉”。同样,国内的储备局等官方机构,也会在猪肉价格的低谷期买入猪肉进行储备,在猪肉价格的高峰期向市场释放储备肉来平抑肉价。因此,市场需求的数量,也会影响猪肉价格的波动情况。
由此可见,猪肉价格的涨跌受到猪周期、产能、季节性波动、市场需求与国家调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是一个复杂但又十分接地气的问题,它的变动反映着一定的市场规律,也时常牵动着百姓的心,后续二师兄也会持续关注,和大家分享更多跟乡村生活有关有趣的话题。
我是二师兄!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乡村振兴动态资讯!
标签: 猪肉价格已开始回落! 猪肉价格狂跌 猪肉价格跌破20 猪肉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