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的生猪行情一直在不断波动中,猪价过山车式波动,也让人们对后续的行情有了更多猜测,谁也不知未来猪价会如何运转。而在节后因消费需求降低,猪肉价格也在持续下跌,不过从2月底到3月初又迎来了逆袭反弹,本以为这波上涨能持续到3月中旬,但还是没反弹起来,猪价继续下跌。
一、猪价“大跳水”
太原的一家农贸市场,记者发现果蔬区客流量很大,然而生肉区却没有什么消费者,整体显得比较冷清,尽管肉价有所下跌,不过销量却持续下滑。商贩老王表示,年前家家都买很多肉,还制作了腌肉,现在没吃完,因此市场购买的人不多。猪肉价格只能持续下滑,年前28元的后腿肉,如今已跌到了20元。
老王直言,如此大的跌幅,让他想不通,不过就算猪肉跌到了20元左右,但依旧没有太好的行情,很多人还表示太贵了,顶多是买上一斤猪肉包饺子吃。
3月5日生猪均价为29.4元/kg,比起前一天则是跌了0.38元/kg,监测的28个省市中出现了25跌3平的记录,目前来看跌幅还很大,保持在0.1-0.8元/kg。
北方的低价区跌幅也在加快,东北均价为27.5-28元/kg,黑龙江跌了0.1元/kg;西北地区,甘肃跌了0.8元/kg,陕西跌了0.55元/kg;华北地区,京津两地跌了0.6元/kg,河北跌了0.7元/kg,生猪行情不是太好。
而在南方地区,总体的跌幅也比较大,华东跌了0.6-0.7元/kg,华南、华中地区普遍跌了0.4-0.5元/kg,其中华南地区跌的也很猛,广西跌了0.4元,广东跌了0.5元,生猪均价为31.5-32.9元/kg,和东北相比差价为4-4.9元/kg。
不仅生猪行情低迷,就连猪肉价格也在下滑,据悉,3月4日的猪肉批发均价为38.31元/kg,相比1月峰值47.64元/kg跌了9.33元/kg,其降幅更是高达19.58%。
不过白条猪行情有所上涨,3月3日的白条猪出厂价为36元/kg,比起2月最低点33.13元/kg则是涨了2.87元/kg。因猪肉的消费需求比较低迷,商贩不愿意加大收购量,猪肉批发价还在下滑。
二、猪价为何下跌?
1、储备肉释放
在3月5日这天,官方会释放一万吨的储备冻肉,其目的就是让市场的猪肉行情降温,让消费者的食用负担减轻。其实从年后官方就一直没停止冻肉的投放,就算肉价已经下跌到低水平也没有松手。官方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让猪肉降到“1字头”时代。
2、消费低迷
尽管如今学校已开学,工厂已全面开工,但市场的猪肉消费量依旧不是太高,走货量比较慢,经销商的库存多,还没有及时消化,居民又不愿意吃猪肉,在消费淡季,即便猪肉价格下滑,也没能带动销量。前几天猪价因猪农惜售的缘故有所反弹,但还是抬不起价格。
3、屠企压力大
目前屠企并不缺肉,在1-2月份时,市场出栏的生猪量比较多,特别是低体重生猪也在加快投放到市场中,不过市场的猪肉消费需求低迷,经销商的采购量不多。而这些肉只能存放在屠企那里,因存货量大,屠企的成本也在增加,为了能加快销售,只能选择低价出售,希望能扭转不利局面。
三、猪价要凉凉?
其实并不然,尽管如今的生猪行情有所下跌,但也只是屠企强势压价,如今的猪价已跌到了低位,想要再降价难度很大,预计今后3天北方猪价还会反弹。业内人士表示,生猪市场有2个利好。
1、仔猪大涨
从年后开始,仔猪行情就迎来了全面反弹,很多厂家都在拼命抢夺仔猪,就算价格上涨也丝毫不减弱势。在2020年11月份时,15公斤仔猪已降到了800-900元,到了1月份时上涨到1100元,而到了今天就反弹到了1500元以上,部分地区更是突破2000元。
仔猪的价格越高那就意味着补栏成本越大,这也意味着市场依旧缺猪,那些猪企都有一套大数据,能分析未来的行情,不会随便补栏的。预计下半年,生猪行情还会涨至18元大关。
2、母猪存栏降低
有机构给出了统计数据,1-2月份的母猪存栏预计减少了5%,而去年12月底母猪存栏量为4161万头,5%即为208万头,这对后续的出栏生猪影响很大,就算一头母猪产仔10头,第3季度出栏也要降低2080万头,正因如此,猪价持续反弹。
目前来看,生猪市场的有利因素依旧不少,大家也要把握机会才行,不过一定别盲目补栏,毕竟养殖成本太高,大家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