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超自然的,或许你亲身经历过,或许你听老人讲过,不论你对它是什么态度,有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于未知的东西,还是要心存敬畏。
今天我们来扒一扒关于湘西的赶尸文化。现在凤凰的当地人大都是没有见过赶尸的,但是事实上确实存在过。赶尸也称移灵,俗称吆死人,是湘西地区一种运送在他乡死去的本地人遗体回乡的技法,该技法和苗族巫术有联系,属于茅山术祝由科。
赶尸,也与蛊毒、落花洞女一起,并称为“湘西三邪”。起源于民间神话阿普蚩尤,赶尸的活动范围其实很小,主要是在沅江流域一带,以沅陵,泸溪,辰溪及溆浦这四个地方最为盛行。由于流域两侧地形大多是崇山峻岭,道路崎岖,抬着棺材运尸回乡十分不便,所以赶尸这一独特的方式就应运而生了。
赶尸有“三赶、三不赶”之说。三赶:凡被砍头的、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理由是他们是被迫死的,死的不服气。三不赶: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可以赶,理由是他们的魂魄已被勾去和缠住、罪孽深重。
赶尸的人是一个身穿道袍的法师。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活人,当地人叫做“赶尸匠”。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他一人赶。不管什么天气,都要穿着一双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手执铜锣,腰包藏着一包符。
法师不在尸后,而在尸前带路,不打灯笼,因为他是一面敲打着手中的小阴锣,一面领着这群尸体往前走的,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有狗的人家把狗关起来。尸体若两个以上,赶尸匠就用草绳将尸体一个一个串起来,每隔七、八尺远一个,黑夜行走时,尸体头上戴上一个高筒毯帽,额上压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
维基百科的说法:湘西赶尸的尸体大多经过苗医等防腐处理后搬运,死者身上大多涂抹辰砂,施以辰州符。有关具体过程台湾和中国大陆媒体各自对赶尸进行分析解释,两方的看法有区别。
台湾的分析认为运尸的主要工具是竹子。运尸匠用竹子穿过死者大袖寿衣的腋下,将数具尸体排在一起,前后两名运尸匠便可抬竹子运尸。尸体的双臂被绑在竹子上,大袖使得竹子可以被遮住;而竹子的韧性使得前进时会上下晃动,带动尸体同样上下晃动,远观便有如尸体蹦跳状前进了。
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等中国大陆媒体则报道说有运尸匠会只留下尸体的头和四肢而抛弃躯干,而另用稻草等扎一个新躯干。而搬运时一名运尸匠会把尸体背上,然后一起套上黑尸布。为防止死者家属看穿,赶尸匠会独办收殓,只让家属粗看尸体。这种解释没有说明如何同时运多具尸体,也没有解释尸体如何蹦跳状前进。
万语千言说到底,赶尸文化实际上就渗透着中国人浓厚的家族观念,落叶归根,死后安静的葬于自己的家乡也算是一种遗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