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鸡通风换气的标准(养鸡技术肉仔雏鸡通风换气光照及密度控制)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鸡技术 471
一、通风换气通风是排除舍内水汽、氨气、尘埃以及多余的热量,为鸡群换进外界新鲜、充足空气的过程。肉仔鸡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饲养密集,氧气需要量大,排出的二氧化碳多,易造成舍内空气污浊,影响鸡群健康,给养鸡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必须注意通风换气,保持新鲜的空气,温湿度适宜。通风应根据鸡的日龄、体重、季节及温度变化灵活掌握。1周龄、2周龄时以保温为主适当通风,3周龄开始则要适当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4周龄以后除冬季外,则以通风为主,特别是炎热的夏季。为解决通风与保温的矛盾,可在通风前适当提高舍温2℃左右,冬季通风应避免在早晚气温低时进行。天气不冷时,可每隔2~3小时通风换气1次,这样可提高雏鸡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通风可采用机械纵向负压通风方式,若气温达到30℃以上时,必须开启湿帘降温装置。还可以通过安装风扇将舍内热气排出,为鸡群提供一个具有良好空气流动的环境。风扇运转时,风力影响面积宽大于其直径3倍,长大于其直径的10倍。当舍外温度处于理想状态时,可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时应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入,可用幕帘、挡板或过道的方法缓解气流。二、光照光照与鸡的采食、饮水、活动、健康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光照的目的是延长采食时间,促进生长发育。1、光照时间肉用仔鸡的光照有连续光照和间歇光照两种方法。连续光照就是进雏后前3天实行每天24小时连续照明,使鸡尽快熟悉、适应新的饲养环境,及时饮水、开食,此时光照强度可略强;4日龄以后到出栏期间,每天给予光照时间为22小时、黑暗时间为2小时,防止鸡舍一旦停电造成较大应激,引起鸡群骚乱、聚堆压死。白天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夜间开灯补充光照。开放式鸡舍和全密闭式鸡舍实行间歇光照的方法不同。开放式鸡舍,白天采用自然光照,从第2周开始实行晚上间断照明,即给鸡喂料时开灯,喂完料后关灯。在全密闭式鸡舍,实行每天1~2小时光照,然后黑暗2~4小时,采用照明和黑暗交替进行的方式光照。这种方法可以节约电能,也可提高肉鸡饲养效果。实行间歇光照应注意以下几点:间歇光照的实施要有2~3天的过渡期,光照强度最好智能控制,渐明渐暗,不要给鸡群造成太大应激;要保持垫料的松软;在黑暗期仍然要注意鸡舍的通风,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开灯喂料、喂水时,要保证鸡群都能有充足的饲料和饮水等。2、光照强度光照强度由强到弱,灯泡安装要均匀,灯距不超过3米,灯高1.8~2.0米为最佳。前5天可以采用较强的光照,让雏鸡更好地熟悉生活环境,鸡舍内每平方米的光照强度一般以20勒克斯(约5.4瓦/米2)为宜;1周以后到出栏,把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每平方米光照强度5~10勒克斯(1.3~2.7瓦/米2)即可。适度的限光可以预防肉仔鸡在7~21日龄时出现体重超标,减少死淘、猝死、腿病和尖峰死亡。限光能控制鸡的生长速度,防止鸡因增长过速而发生腿病、腹水症、猝死症等。控制光照程序的时候一定要固定关灯时间,通过调整开灯时间来调节光照时间。三、饲养密度饲养的密度要适宜,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鸡的发育。饲养密度过大,鸡群闷热拥挤,活动受限,造成舍内空气污浊,湿度增高,易发生啄癖和其他疾病,鸡群整齐度差,成活率低;密度过小,鸡舍和设备利用率低,饲养成本高,不经济。生产实践中,合理的饲养密度应根据饲养方式、鸡舍条件、饲养管理水平和鸡的品种等因素来确定。地面垫料平养方式的饲养密度见上表。网上平养和笼养比地面平养密度高30%~100%。不同体重肉仔鸡出栏时饲养密度见上表

标签: 肉种鸡通风换气的标准 肉雏鸡各阶段需要什么温度? 肉鸡雏鸡怎么管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