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大地回暖气温回升,使细菌的繁殖力增强,各种病原体开始活跃,是猪传染疾病的高发时期。且猪病种类多,在春季,若养殖者不及时采取措施对春季常见疾病进行防控,则会导致猪病的规模性爆发。
1、猪呼吸道感染疾病
猪在生长的任何阶段都容易感染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疾病,在季节交替时, 温度变化极大,如果猪场养殖人员没有及时调整好猪舍温度, 再加上通风条件不佳, 导致猪舍温度过高或过低, 会使猪的免疫力降低,呼吸道或肺脏被病原体侵入时, 会直接破坏猪的机体抗病毒免疫力系统, 从而导致其他病菌继续侵入生猪体内,最终导致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猪在患病后会出现呼吸不畅、气喘、咳嗽等症状。极易导致猪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大范围传播。
防治用药:黄芪多糖+氟苯尼考+多西环素” 本方对严重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 预防量为治疗量的一半, 连续投喂5~7d 即可。
2、猪流感
猪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器官传染病。常突然发生,很快波及整个猪群,发病率几乎达100%.但病死率很低。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高热、肌肉或关节疼痛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炎症,无并发症时多良性经过,一般经过治疗后七天左右就可恢复,病程较短。但如果管理不当,极易扩大感染范围,提高猪的病死率。
中药方:柴胡20 克,土茯苓15 克,陈皮20 克,薄荷20 克,菊花15 克,紫苏15 克,防风20 克,水煎一次喂服,每日1 剂,连用2~3 剂。
3、口蹄疫病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口蹄疫并非是生猪单独患病的疫病类型,其在牛、羊养殖中同样可能出现;猪群受到口蹄疫病毒感染之后,生猪口腔舌头、鼻镜、蹄部都会出现水泡,甚至会出现溃疡病灶。春季是生猪口蹄疫发生率最高的时期,其传播速度比较快,对于生猪的健康威胁比较大。
防治: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推荐在25日龄进行口蹄疫首免,50日龄二免,90日龄三免,以后每3个月免疫一次。
4、猪肠道疾病
猪腹泻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多在冬季春季发病,主要有病毒性腹泻和细菌性腹泻两种形式。猪腹泻疾病的主要病因是消化道感染,具有传染性,传播速度快,患病之后生猪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呕吐、腹泻等,如未能及时处理将会导致生猪严重脱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死亡,如仔猪患病,死亡率高。需要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的鉴别诊断。
治疗: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于呕吐症状的患者猪可以每头肌肉注射VB1 5mL,VB64mL,2 次/ d,连续使用3d,同时在饮用水当中添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病情严重,脱水明显的患病猪可以口服补液盐。预防酸中毒,每次口服5%的碳酸氢钠200mL。
防控技术要点
春季气候多变,气温不稳定,必须加强生猪养殖中的疾病预防以及应急处理,保障生猪生长环境温暖、干净、整洁、安定,完善相关病毒消杀工作,配备充足的饲料以及干净水源,提升生猪的抵抗力,降低生猪养殖中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促进生猪的优质养殖生产。
做好日常的饲料管理,保证饲料不受潮、不被污染;饲料中添加溶水性解霉净,保证猪的营养供给;饲料可添加多维或黄芪多糖,提高猪的免疫力。
日常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注意保持水源周围的清洁,不要在水源附近丢弃死亡动物尸体。
需要做好猪舍的打扫并定期消毒,保障猪舍清洁。需要及时将猪舍内的食物残渣、粪便、尿液清除猪舍外,统一处理销毁,避免大量细菌、病毒的繁殖,同时对猪舍进行喷洒消毒,但需要控制好消毒剂的使用量,避免生猪误饮中毒。
定期开展驱虫工作,定期对圈舍内的猪群进行粪便检查,了解当地寄生虫病的发病情况,更具粪检结果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物进行寄生虫病的防治。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在春季加强猪瘟、流行性乙型脑炎、口蹄疫等疫苗接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