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氏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各年龄段均有发病死亡的病例,主要危害5-8周龄的仔猪。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畜牧堂现将本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介绍给大家:
秋冬季易发,“冷”出来的副猪嗜血杆菌病
秋冬季节温度低,机体新陈代谢水平下降,抵抗力也下降,是疾病集中爆发的季节。很多养殖户舍不得在保温上花钱,结果可能会得不偿失。
还有一些养殖户虽然安装了保温设备,但是时开时关,这样导致猪舍忽冷忽热,比不用保温设备生病风险还大,保温设备的使用凭人的感觉决定是不科学的。
副猪多发,原因有以下几种
1. 疾病因素:
由免疫机制疾病引起的感染,如猪瘟、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和蓝耳病、再加上流感病毒等疾病,这些病毒很容易破坏肺泡巨噬细胞并导致免疫抑制。
支原体肺炎是支原体附着在气管纤毛上,引起纤毛聚集和缺损,气管粘膜除杂功能下降,包括副猪嗜血杆菌在内的大量细菌侵入肺部。
2. 饲料因素:
在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高、纯净水供应不足、营养饲料(高能量、高蛋白和微量元素)使用过量、饲料霉变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该疾病。
3. 管理因素:
猪群密度大、温差过大、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等应激都可能引起此病发生。
临床症状
一般来说,副猪嗜血杆菌病经常发生在仔猪保育阶段。刚转到保育舍的小猪通常在2~3周后出现症状。
主要症状为气短、咳嗽(每次2~3次)、体温升高(40.5℃~42℃或更高)、抑郁、食欲不振、猝死,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咳嗽和气喘都加重,呼吸急促,有的鼻孔有脓性分泌物,眼睑皮下水肿。
有的病猪有多处关节肿胀和疼痛,行走困难(一瘸一拐),不愿站立,嗜睡,并想浪费食物和饮料。有些皮肤发红,然后紫蓝色,耳尖或边缘发绀(紫红色),有时突然死亡;偶尔会有脑膜炎,神经症状。
过渡到慢性后,经常看到猪厌食、咳嗽和哮喘日益增多,呼吸困难,逐渐瘦弱,皮肤粗糙或发绀,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肢体虚弱或跛行,最终死亡,有些猪也因为发育迟缓而变成僵硬。
母猪经常长时间分娩,有时会流产,产后无奶,便秘;有的发高烧,呼吸困难和急性死亡,仔猪出生后体重轻,常在出生三天内发病,发高烧,昏睡,呼吸短促,难治性痢疾,最后衰竭死亡。
副猪嗜血杆菌病,应坚持早发现、早确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对控制和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很关键的,尽量减少养猪业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