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台我的精神家园在线观看(王小台我的精神家园)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殖技术 225

王小台,咋听起来像是一个人的名字。其实不然,王小台是一个村庄,位于鲁西南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庄。那是生我养我的村庄,那是我自小长大的地方,我的童年,我的少年都在王小台度过。所以,提起王小台这三个字,我会不自觉的追忆往昔,仿佛又回到从前。

王小台,村庄不大,一千口人左右。姓氏不是特别多,约莫七八个姓氏。因为名字叫王小台,所以姓王的据大多数。除了姓王的之外,还有姓李的,姓赵的,姓石的,姓于的,姓韩的,姓宋的等等相关姓氏。

之前王小台的村口,也称“井沿”,有一个村碑。村碑的正面是“王小台”三个字,村碑的背面是王小台村的由来。据记载,王小台村创建于1644年,清顺治帝年间,由河义王搬迁过来,因当时有一个小炮台,故名王小台。我曾经问村里面年长一些的“油锤哥”,油锤哥说不知道河义王在哪里。因为我们的王小台村挨着黄河,而黄河又经过经年累月的翻滚,河道早已更改多次,所以河义王具体在哪里已经无从考证。

我小时候,王小台有一所学校,不过只有一年级,而且还只是一个班级。一年级的老师叫王洪军,年龄和我父亲差不多,不过按照“辈分”我称呼他二军哥。二军哥不仅教语文,也教数学。后来,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就去隔壁村的刘小台村上学去了。如今,王小台小学不复存在,留在那里的只有小学一年级上课的若隐若现的记忆了。记忆力最清晰的是学习骆宾王的《咏鹅》,当时二军哥讲授《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年少的我最是调皮,当二军哥领读“鹅鹅鹅”的时候,不自觉的说出“屙你一大锅”。二军哥听到后就打我,我往家跑,跑到家,正好看到父亲,二军哥说出追我的缘由,父亲说我来管。然后,大拇指一样粗的一根棍子就在父亲的手中了,父亲咬牙打在我的身上,一根棍子折了,父亲并没有心软,让我去二军哥家道歉。如今思来历历在目,若是再出现老师领读课文,断断不会再出现起哄的情况了。现在,二军哥去世也有几年了,他是我的第一位老师,也算是我的启蒙老师,愿他在天堂安息。

童年的我都在王小台生活,爬树,掏鸟窝,捉鱼,游泳,捉迷藏。可以说王小台承载我所有的童年,承载所有宝贵的记忆。后来,初中以后,尤其是高中以后,我距离王小台越来越远了,在王小台呆的时间越来越短了。高中时候,一个月回家一次,最多呆一晚也就回学校了。上了大学,更是回家少了,半年回家一次,甚至一年回家一次。慢慢的王小台就成了一个记忆,成为了一个片段,尤其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我越是对王小台思念不已。

真正让我把王小台当做精神家园是在工作以后,参加工作了就进入社会的大染缸了,上学时代的单纯,上学时代的愤青,在遇到社会不断的冲击,在遇到社会不断的磨砺之后,多棱角的我变得不适应,不习惯。尤其是遇到心烦的事情后,在头晕脑胀之后,在对很多事情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在社会尔虞我诈之后,在自己的梦想遭遇多次打击之后,我就渴望回家,渴望回到王小台。尤其是近两年,每当我精神支撑不了的时候,每当我筋疲力尽的时候,每当我心情烦闷的时候,我回家三天或者一周。不接电话,不发短信,不上网络,不登qq,不登微信,不看电影,不看电视。随意的在王小台的胡同转转,在“井沿”靠着墙坐坐,晒晒暖,听村里的老头喷空,或者是去黄河边转转,去田地里转转。如此三天或者一周,心情的伤痕慢慢愈合,心情的烦闷随风飘去,然后再去上班,仿佛整个人又重新活过来了一样,仿佛一个人又翻腾过来一样。

王小台,一个鲁西南的小村庄,我的精神家园。

2019年3月22日星期五郑州

标签: 王小台:我的精神家园在线观看 收听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在线阅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