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胎衣不下十几天,用什么药(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及其防治)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牛技术 441

武军太

甘肃省清水县红堡镇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牧技术服务中心

摘要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极其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母牛产后经8—12小时胎衣尚未全部排出体外者均可定为胎衣不下。目前,本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奶牛的发病率可高达40%[1]。而对于本病的发生,不但对奶牛产奶量带来明显的影响,而且还可造成奶牛产后发情周期延长、屡配不孕等一系列繁殖问题,直接造成奶牛生产中经济效益的下降。为此,以下就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做一简单介绍。

关键词 奶牛 胎衣不下 病因 防治

胎衣不下是指母畜分娩后,不能在正常时间内排出胎膜,又称胎盘停滞[2]。一般奶牛正常排出胎衣的时间是在12小时以内,但如果在正常的时间内胎衣不下时,则往往极易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出等疾病。且加大配种难度,致使配种次数增加,繁殖周期延长,甚至造成不孕而使部分奶牛提前被淘汰等后果。

1病因分析

1.1饲养管理不当

1.1.1奶牛日粮搭配不合理 一般情况下,奶牛妊娠阶段由于生理方面的变化,对营养的需要显著增加,尤其对钙磷的需要量增加,而不合理的钙磷供应量以及钙磷比例失调都可造成体内钙磷代谢的失调,从而影响到钙磷的吸收,导致奶牛产后低血钙和胎衣不下的发生。另外,干奶期奶牛的日粮中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E和硒元素等的含量不足时,也可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同时,干奶期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的过度缺乏,奶牛体况较差(瘦弱、营养不良等)等因素都可直接导致奶牛产后无力排出胎衣,致使本病的发生。

1.1.2奶牛干奶方法不正确 对于高产奶牛,在干奶方法上要特别注意不易采用快速干奶的方法,因为在饲养管理方面,快速干奶明显具有简单方便等管理上的优点,但就奶牛营养状况来看,快速的干奶方法则导致奶牛体内能量的严重缺乏,从而引起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的上升。据有关资料证明,快速干奶引起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在33.3%,而采用阶段性干奶的牛,其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仅为14.3%[3]。因此,从预防本病的角度讲,最好采用阶段性干奶的方法,才能够有效的降低本病的发生。

1.1.3饲料变质,运动不足 从饲料品质和奶牛运动量的角度考虑,奶牛因采食变质发霉的饲料后可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而奶牛怀孕期的运动不足亦可导致胎衣不下的发生。

1.2奶牛自身的生理变化

1.2.1 生殖机能减退 经产奶牛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长,机体各器官机能逐渐减退,尤其是生殖机能逐渐衰退,子宫的弹力下降,使子宫肌产后收缩能力减弱而造成胎衣不下。

1.2.2 妊娠时间过长或过短 一方面:奶牛妊娠过程的变短,导致子宫子叶发育不成熟、激素诱导早产,引起子叶分离机能紊乱,出现分离障碍而引起胎衣不下。另一方面:妊娠时间延长,则主要由于维生素A缺乏、肾上腺垂体发育不全或子叶提前退化,从而造成胎衣不下。

1.2.3 异常分娩 奶牛在分娩过程中,因为胎衣正常排出是由于胎盘细胞膜破裂,释放出水解酶,使子宫内的子叶和胎盘发生生理性坏死,从而分离了胎盘与子叶,而一切正常的分娩如果失去了这种机能,则造成胎衣不下。其次,难产和双产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偏高,是由于分娩时间过长,在分娩过程中母牛机体的内分泌机制发生紊乱,雌激素分泌不足,再者母牛用力过度而体能衰弱,产后子宫收缩微弱,分娩时间延长,子宫阜和子叶组织液含量及浓度增加,致使母体胎盘与胎儿胎盘上皮未及时发生变性,雌激素不足以及孕酮含量过高而引起胎衣不下。

1.3子宫收缩无力和胎盘炎症

1.3.1 子宫收缩无力 奶牛子收缩无力的原因一般多见于奶牛怀双胎、胎儿过大、胎水过多、产程过长等因素造成子宫扩张疲劳,收缩无力,胎盘发生充血或水肿而使胎衣不易脱落。另外机械性损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早产、流产、死胎等因素使子宫内分泌突然失调导致胎衣排出受阻。

1.3.2 胎盘炎症 妊娠期间胎盘受局部病灶感染等,从而发生炎症,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粘连导致胎衣不易脱落排出。

1.4其它因素

奶牛胎衣不下除以上原因外,如分娩时天气变化以及机体气血凝滞、血淤腹痛等应激反应均可造成胎衣的滞留。再者奶牛感染了某些病原菌同样可造成胎衣不下。如布病的感染等。

2临床症状及诊断

2.1症状

临床上将胎衣不下分为全部胎衣不下和部分胎衣不下两种。前者,即整个胎衣滞留,只有部分胎衣露出于阴门外或整个胎衣全部滞留在产道内。后者即大部分胎衣脱落于阴门外,有少部分还与母体相连或大部分已脱落,仅极少部分滞留。

2.1.1 奶牛全部胎衣不下的症状 奶牛全部胎衣不下时表现为阴门外有少量的胎衣,时间短时,露出的胎衣呈土红色,而时间长时,则因为胎衣腐败而呈现浅灰白色。如果时间再长者,胎衣腐败分解并从阴门外流出污红色恶臭液体,液体中含有胎衣碎片、脓液、血液等。奶牛卧倒时流出更多,而后出现全身症状:即体温上升、食欲不振、反刍减少等,严重时继发前胃疾病,甚至引起败血症而以死亡为转归。

2.1.2 奶牛部分胎衣不下时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奶牛部分胎衣滞留在子宫内,阴门外无露出的胎衣,病畜表现为弯腰拱背、频频努责、尾根高举、恶露排出时间比正常奶牛延长,且排出的恶露有恶臭味,内含腐败的胎衣碎片。

2.2诊断

本病在临床上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检查胎衣是否排出,排出的完整情况等。部分胎衣不下时,主要观察恶露排出的时间是否延长以及恶露的性状。

3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

3.1手术剥离胎衣

3.1.1 手术剥离胎衣时应选择好最佳的时间 过早剥离易发生出血、疼痛不安、频频努责,既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又易发生子宫脱出;但过晚剥离由于胎盘腐败分解,剥离困难,或由于子宫颈收缩难以用手操作。最佳时间选择,因分娩季节、胎次、营养状况等原因有明显的区别。夏季在产后12~15小时;秋冬季节在15~24小时为佳。另外,第一、二胎应提前1~2小时,三胎以上可推后2~3小时,营养良好的牛应提前1~2小时,营养不良的奶牛则应推后1~2小时[4]。

3.1.2 胎衣剥离的术式 左手拉紧外露胎衣,右手顺胎衣伸入子宫,在胎衣之间寻找胎盘,用拇指或食指伸入母体胎盘与胎衣之间使其分离,然后用拇指或食指促其完全分离。这样由上而下,由近至远逐个剥离。当剥离到子宫角处难以触及时,可轻拉胎衣,使子宫角处的手易于进行剥离。剥离术结束必须检查子宫角的位置,若有轻度内翻,应立即随手顶其复原,以防术后子宫发生脱出。如果遗留部分胎衣或胎膜,应继续剥离遗留部分。术后若发生出血,应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20万单位、止血敏2.5g。为防止发生子宫内膜炎,向子宫腔投入青霉素160万单位或金霉素胶囊3粒。术后要注意病牛全身状态,如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等症状者,则应立即进行强心补液、消炎抗菌。

3.2.西兽医疗法

3.2.1促进子宫收缩 加速胎衣排出 可以使用 垂体后叶激素:如催产素、雌二醇、前列腺素等。其中催产素是有效的子宫收缩剂,常用剂量50~100万单位,采用肌肉注射,也可以皮下注射人造雌酚溶液4~5g。另外,为提高患牛抵抗力和给机体补钙,进行静脉注射葡萄糖500~1000ml,5%葡萄糖酸钙500ml。

3.2.2 灌服羊水 羊水是在分娩时收集的,一般在临产前羊膜破裂时收集,收集后的羊水应保存在30℃以下的干净瓶中,胎衣不下时可以灌服,因为羊水中含有大量的垂体后叶素,可促进子宫的收缩,加速胎衣的排出。一般奶牛产后约6h胎衣未排出的可灌服3L,经过5~6h仍未排出的可再灌服3L。

3.2.3 子宫内投入抗菌消炎药物 常用的有:青霉素800万单位、生理盐水500ml、3%普鲁卡因10ml,子宫注入〈最好是置于子宫黏膜和绒毛膜之间〉。为防止子宫内容物被吸收和胎衣的腐败,可向子宫内注入10%的高渗盐水,使子宫内壁形成高渗环境,同时高渗盐水有刺激子宫壁收缩的作用。另外,子宫内注入土霉素,四环素等可以防止胎衣的腐败。

3.2.4全身药物治疗 少数胎衣不下的母畜会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反刍减少或停止,食欲减退或废绝等全身反应。若出现以上症状者,应及时采取全身药物治疗并结合子宫注入药液的方法治疗。处方:10%葡萄糖2000ml,青霉素2400万单位,10%维生素C50ml,10%安那咖20ml,5%氢化可的松100ml,10%葡萄糖酸钙450ml。5%碳酸氢钠500ml,静脉注射。0.9%氯化钠500ml、青霉素80万单位、3%普鲁卡因5ml,子宫注入。

3.3中兽医疗法

主要以活血祛淤,燥湿温经止痛为治疗原则

3.3.1生化汤

当归80g 川芎50g 桃仁30g 甘草20g 黄酒200g 童便200g 红糖 500g 益母草60g 研未冲服

3.3.2滑胎行气散

穿山甲 海金沙 飞滑石 益母草 大戟 杏仁壳 各50g共未,加黄酒200g冲服

3.3.3自拟方

①当归50g 续断40g 莪术30g 菖蒲50g 扁豆25g 牡丹皮25g 赤芍药30g 五加皮75g 白芍药25g 共研未冲服

②荷叶二斤焙干研未和食盐四两炒焦共未煎服

③茨实米250g 白茅根200g 茨实米生用捣碎冲冷水一斤半,白茅根煎水一斤半混合后灌服,服药后再用新鲜生猪油半斤置入子宫内1~2 h患牛禁止卧地[5]。

4预防及体会

奶牛胎衣服不下除易继发子宫内膜炎,导致繁殖障碍之外,还能引起奶牛胴病,产后前胃迟缓及皱胃变位等疾病,给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因此做好奶牛产后护理和药物预防工作是降低本病发病率的最好途径。

4.1产后护理

4.1.1分娩时尽量收集羊水,待分娩后让其自行饮用或灌服,以促进子宫收缩,另外,让母牛舔干小牛犊身上的胎水粘液,可刺激胎衣的排出。

4.1.2分娩时避免人为干扰,确为难产,则须请兽医处理同时做好消毒工作预防感冒。

4.1.3产后半小时内挤奶,刺激机体恢复子宫收缩,并且可以颈部皮下注射产后半小时内的初乳40~50ml。

4.1.4临产前期2~3周,奶牛饲料喂量控制在奶牛体重的10%以内,配方按高蛋白低钙水平,干草自由采食。

4.1.5注重干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干奶期日粮中添加足够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供给干奶期奶牛营养均衡的日粮。另外,在奶牛怀孕期和干奶期应让奶牛每天运动1~2h从而增加母牛的体质。

4.2药物预防

4.2.1母牛产后立即饮服红糖益母汤(红糖0.5kg 麸皮1kg 益母草0.5 kg煎汁)让母牛饮用以提高血糖水平。另外饮水中要加葡萄糖酸钙口服液500~1000ml进行补钙。

4.2.2产后静注意25%萄葡糖1000ml和10%萄葡糖酸钙500ml或3%氯化钙500ml都可以促使胎衣的排出以预防本病发生。

4.2.3产前25~35d;一次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50ml[6],产前7~10天对体虚以及有过胎衣不下病史的奶牛,一次肌注维生素D3可明显降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张家骅,蔡荣湘.兽医产科学[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2] 张元凯山东省畜牧兽医学校,刘振忠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主编.临床兽医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 王海军,张善芳.浅谈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体会.中国奶牛[J].2006,(3):33

[4] 薛志成.奶牛胎衣不下的剥离体会.中国畜牧兽医[J].2005,37(2):61

[5] 郑少山.中兽医诊疗经验[M].中国农业出版社 1959

[6] 蓝勇,卢波贵等硒和维生素E对预防奶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广西畜牧兽医[J].2000,16(3):33

[7] 赵景山,蔡昌元.母牛分娩后胎衣不下的病因及防治上.海畜牧兽医通讯[J].2006,(1):67

[8] 赵维.奶牛胎衣不下的防治.中国牛业科学[J]2006,32(1):29

标签: 奶牛胎衣不下十几天 用什么药 奶牛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及症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