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是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轻微的应激可以使猪得到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过强或过多的应激则将超过动物本身的抵御能力,会造成病态或应激综合症,严重的发病甚至死亡;所有的应激都对猪的健康及疾病发生相互关系,如冷热应激、转换环境、高密度等都是导致猪机体免疫下降的主要原因,像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附红细胞体、链球菌等都是条件性致病菌,而蓝耳病等都是在猪免疫力下降时才会发病;所以养猪场一定要重视减缓各类应激,把应激降到最小,猪病才能减少。
天气因素造成的应激
热应激
由于猪的特殊生理构造,体内没有汗腺和肺部相对较小,对温度较高的夏天比较敏感,只有通过呼吸和排尿以及饮水来降低和调节体内的余热,所以猪发生热应激的机会相对较多,当猪群出现呼吸速率加快和食欲不振这两个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就提示着猪群发生热应激,热应激会使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早产、弱产、死胎、木乃伊;育肥猪采食量低下,增重缓慢;空怀及后备母猪乏情或行为乏情(发情表现不明显但是可以排卵);另外发生热应激会使猪大量饮水,最终可能会导致猪群出现严重腹泻,甚至会出现死亡。
降低热应激的推荐措施
减少猪群的热辐射,猪舍上方覆盖防晒网,增加猪舍的通几和空气流动,可以在猪舍安装大功率电扇,加快空气的流通,在夏季尽可能的降低饲养密度,提供充足干净的饮水,饮用水温度约10℃是最理想的,高温猪的饮水量会增加,充足的饮水也有助于猪只散热;一旦发现出现热应激时,立即把猪走入通风阴凉处歇息,严重的可以注射VC,氯丙嗪等镇静药物,或用冰袋冷敷耳根部或者口鼻处,禁止放在头顶或用冷水浇头部,防止激死。
冷应激
猪对寒冷比较敏感,当由秋季进入冬季后,猪的自身保暖能力明显提高,但代谢率并没有增高,有的甚至降低,这就产生了冷应激;尤其是初生仔猪,自身热调节机能未发育完善,在出生后72小时内受冻而死的占很大比例,另外由于外部的寒冷,仔猪的血浆、肝脏和脾脏中的各种细胞激动素的提高幅度远大于处于适温区的仔猪,冷应激加剧了仔猪的应激和免疫反应,应对疾病将耗费更多的免疫资源;寒冷时猪的采集量范围扩大,而消化率会下降,这对育肥时期的猪生长速度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冷应激对妊娠母猪可能会导致自发性流产,产仔率也会降低。
降低冷应激的推荐措施
冬春季节要改善舍内通风,防止贼风进入引起的应激,除了整栋猪的通风还应考虑局部的强风,一般的标准是猪身水平风速不应超过0.3m/s,可用木板、草帘等将漏风处堵严;另外还要控制猪舍内的温度,可采用热风炉、暖气等设备提高舍温,在猪舍地上加铺软秸秆来防潮、防湿,通风时间要选在中午高温时段,排除舍内的湿气和有害气体;提高饲养管理,加强营养的补充,饲养密度要适宜,饲喂高品质的日粮,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生物蛋白,可以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还可以减少粪便中的臭味,改善猪舍空气质量;合理的处理好冷应激问题,对增强猪体的抗病能力,规避养猪风险起到重要意义。
饲养管理因素造成的应激
饮水问题
饮水的冷或热,水质是否干净,饮水器的水垢、位置、水流低速、水压低或断水等等
环境因素
猪舍内部温度冷、热、通风不顺、舍内有毒有害气体、氨气、强辐射、温差大、潮湿、尘埃、粉尘太多、低气压、强风、贼风、阴暗、密度高、拥挤创伤、蚊虫叮咬等等
微生物感染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
降低饲养管理的推荐措施
对猪场来说,在建舍之前就要化验好准备使用的水质是否合格,要确保水质的清洁和饮水系统的整体布局,定期对供水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要存储充足的饮水,根据不同阶段的猪群设计合适的水流量,水温方面一般大猪要求水的温度16-25℃,小猪饮水温度不低于25℃,母猪饮水温度20-25℃,仔猪人饮水温度25℃,对仔猪的生长速度也会加快。
冬季采用保湿措施,舍内地面铺垫草,也可在猪舍周围设置防风帐,防止贼风的侵袭,用垫草、温水温食饲喂等,来减少体湿的散失;夏季则要做好通风,减少饲养密度,保证舍内空气清新,改善猪舍空气环境卫生,封闭式猪舍要经常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绿化、粉碎饲料远离猪舍,避免扫猪舍地面,可减少灰尘;使用杀虫剂或黑光灯杀灭蚊蝇。
应注重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对于口蹄疫、猪瘟等国家一类动物疫病按要求进行免疫预防,定期对猪群进行动物疫病监测及时隔离感染猪,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对猪舍进行定期的清扫、消毒,对一些设备用阳光、紫外线暴晒来进行消毒,彻底清除和消灭病原体,将病原体微生物拒之门外,建立建全的生物安全体系,不放过任何一个带入病菌和可能性。
各阶段猪应激反应
仔猪应激
仔猪在断奶阶段是由母仔分离、母乳转向日粮、分娩栏到保育栏环境变换,而造成应激反应,采食量开始下降,营养不良,精神紧张、生长停滞、不食不睡,严重的死亡率在15%,有的并发水肿病,抗病力下降;另外换成日粮后营养不良也会造成仔猪的应激反应,由于仔猪的生理功能不完善或部分营养成分过高,营养水平不够,造成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疥癣、寄生虫、呼吸道疾病或长期腹泻等等。
对仔猪提前补饲,7日龄开始补饲,提前锻炼仔猪胃肠道,逐日减少哺乳次数,断奶最后2天夜间将母猪移舍,同一窝仔猪留在原舍饲喂3-5天,待适应后再进行并栏,以减少环境应激影响;进行免疫接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免疫计划;另外在饲粮中添加杜仲叶提取物可以提高仔猪免疫力,减少发病;加强舍内环境控制,避免温度忽高忽低,断奶前后提供较高的环境温度、保持猪舍内的干燥,可以明显减少仔猪的应激及腹泻。
母猪应激
由于母猪的特殊任务,必须要不停的配种、怀孕、产仔、哺乳,这些生理活动而使母猪的机体必须要给予充足的营养来保证身体的健康,如果营养不达标,母猪往往是不堪重负,受到强烈刺激而发病,产生母猪应激,会导致产仔数少,胎儿不均匀,产后泌乳不足,子宫复原不全,乏情或不发情,淘汰率增高。
要保证产房的干燥、清洁卫生,并逐渐减少饲喂量,临产前将母猪乳房、阴部用温水清洗,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消毒;接产时要有专人细心照顾,保持产房保持环境安静、清洁、干燥、冬暖夏凉,重视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猪泌乳及子宫修复所需营养物质,若母猪产仔10头以上,应自由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