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防疫措施方法(昌图牧歌浅谈猪瘟防制)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241

昌图牧歌浅谈猪瘟防制

猪瘟是一类传染病,有很高发病率和致死率,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疾病,具有毁灭性,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防治猪瘟除高免血清以外,其它如转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导素、高免球蛋白、板蓝根、黄芪多糖、金丝桃素、植物血凝素等都只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没有特效药。当前,免疫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并重是猪瘟防制基本原则。

1.免疫预防为主

我国国情决定不可能采用大规模扑杀的方法来消灭猪瘟,因此,免疫预防为主是我国猪瘟防制方针。最有效办法就是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接种,调动机体主动产生免疫抗体,一般接种后3~5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以上。

根据猪瘟的分布特征、流行趋势,以及在免疫效果和质量监测的基础上,确定免疫时间、免疫日龄、免疫次数、免疫剂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按照程序免疫,既能抵抗猪瘟显性临床感染,又能防止猪瘟隐性临床感染,还能阻止病毒在体内复制和散毒,以期获得较高免疫保护率。

猪瘟弱毒疫苗的广泛应用,对预防猪瘟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使用疫苗免疫后,并没有切断猪瘟传播途径,野毒仍然存在并以低水平传播,况且疫苗普遍应用有可能促使猪瘟病毒变异,疫苗本身也存在突变或与野毒发生重组造成毒力返强,所以研制安全、高效、稳定、易保存、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新型疫苗十分必要。

⑴疫苗种类及特点

结晶紫疫苗:1950年我国选用石门系毒株研制成功,安全有效,保存性好,但造价昂贵。

大兔脾淋组织苗:1955年我国成功研制中国系(C株)猪瘟兔化弱毒苗,家兔感染猪瘟兔化弱毒后仅发生体温反应,无其它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理变化;经过214代兔体传代后对猪毒力减弱,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接种猪攻毒全保护,遗传性稳定,不排毒,不返强,无残存致病力,适宜低温冷藏保存。1956年在全国广泛使用组织湿苗,1957年开始大批生产组织冻干苗,并推广到很多国家。猪瘟兔化弱毒苗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公认性能最好的毒株,缺点是受到兔脾脏和淋巴结组织限制,组织苗产量低。

乳兔肌肉组织苗:用猪瘟兔化弱毒接种乳兔,利用乳兔肌肉组织制成冻干苗,增加组织苗产量,但兔源毕竟有限。

牛睾丸组织苗:用猪瘟兔化弱毒接种牛睾丸,利用去势摘取睾丸制成冻干苗,毒价与牛脾淋苗相同,且不用杀牛。但是牛睾丸苗存在病毒滴度低、免疫效力不稳定、有可能感染牛腹泻病毒等问题。尤其是猪瘟病毒和牛腹泻病毒两种病毒之间有较密切的抗原性和血清学关系,同源性很高,能互相诱导产生一定程度的同源病毒抗体。

牛脾淋组织苗:用猪瘟兔化弱毒接种牛颈静脉,在牛体内大量增殖,主要集中在脾脏和淋巴结,但不产生临床症状,取脾脏和淋巴结制成冻干苗。牛脾淋苗免疫原性好,免疫效力确实,但存在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易感染牛腹泻病毒、牛残体无害化处理较难等问题。

细胞培养苗:猪瘟兔化弱毒能在猪原代细胞上大量增殖,不断以出芽方式释放,接种后可连续收毒,直至细胞老化。黑龙江兽医研究所潘广兴等用仔猪肾原代细胞培养猪瘟兔化弱毒成功,以后发展用转瓶培养制造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有良好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与大兔脾淋组织苗相似。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弱毒苗,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可以大幅提高生产率和产量,还能节省原材料,是技术上的一大变革,现在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但是猪瘟细胞苗也有毒价不够稳定、混入野毒和其它病原微生物的问题。

⑵推荐免疫程序

搞好猪瘟免疫接种的关键是合理的免疫程序,猪瘟免疫程序的核心是仔猪的首免日龄,猪瘟弱毒苗能中和仔猪己获得的猪瘟母源抗体,免疫效果与仔猪体内母源抗体的高低呈反比,所以说,确定首免日龄是由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水平决定的。猪瘟抗体检测表明,仔猪的母源抗体于断奶后1周才能完全消失。一般猪场在仔猪21~28日龄断奶,仔猪接种猪瘟弱毒苗后3~5天产生免疫力,因此,最佳首免时机应该为断奶后2~3天,考虑到抗体整齐度问题,故推荐首免为25~30日龄。为了获得二免效应,二免间隔时间应在10天以上,短时间间隔相当于大剂量初免效应,考虑到获得较好回忆应答免疫效应,二免间隔应在1个月以上,故推荐二免为60~65日龄。

育肥猪:25~30日龄首免接种4头份,60~65日龄二免接种4头份。

种公猪:后备公猪阶段同育肥猪。种用公猪在每年春秋配种空档期间分别接种一次,每次接种4头份。

种母猪:后备母猪阶段同育肥猪。能繁母猪阶段每产两次免疫,配种前一个月接种4头份,产后一个月左右仔猪完全断奶后接种4头份,可以有效避开先天感染或持续感染。

2.综合防控并重

强化管理,适时消毒。养殖密度合理,温度湿度适宜,光照空气优良,粪污无害处理。选择对人畜安全、无残留、无蓄积、对设备没有破坏性的消毒剂,适时对畜禽舍、畜禽、用具、饮水等进行消毒。

自繁自养,全进全出。自繁自养避免由于引种不当造成外来猪瘟病毒感染;全进全出适用于所有饲养阶段,尤其产房和保育舍仔猪必须全进全出,避免猪瘟病毒通过不断传代使致病力回复或增强。

监测净化,淘汰阳猪。以病原监测为主,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净化的关键是淘汰阳性猪,尤其是淘汰阳性种猪。种猪场每两个月检测一次强毒抗体,阳性猪再用荧光抗体技术,活体穿刺取扁桃体,做冰冻切片,发现抗原阳性种猪坚决淘汰,连检3~4次,直至被检种猪全部阴性为止。直至建成无带毒健康种猪群,繁衍健康后代。

隔封杀处,紧急接种。一旦诊断为猪瘟,立即采取隔离疑似猪、封锁发病圈舍、扑杀病猪、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及污染物、紧急接种等措施,彻底控制和扑灭疫情。

紧急接种是对未发病的同群猪采取大剂量紧急接种两次,第一次接种8头份,间隔10~12天第二次接种16头份。紧急接种采取大剂量疫苗的原理就是在第一时间内,用数量庞大毒性低的猪瘟弱毒疫苗,调动机体尽快产生大量的足够多的免疫抗体,来消灭猪瘟病毒。因为猪群一旦发病,体内立即启动自身免疫,抗体效价快速升高,但在数量庞大的猪瘟强毒面前,这些自身免疫抗体是远远不够用的。此时接种疫苗首先会被体内自身免疫抗体中和掉一部分,剩余的疫苗才能起作用,所以疫苗剂量少了不但不管用,甚至起反作用。

标签: 猪瘟防疫措施方法 猪瘟的防控措施 猪瘟的防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