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甲肝,估计很多朋友都有所了解,但是有一种病例因为发病症状和甲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往往会被患者误认为是甲肝,但是这种病例却是和甲肝不同的,而一旦患者将这种病例误认为是甲肝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种被称为戊型肝炎的病例,这种病例估计说名字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是什么,我们平时听到的最多的关于“肝”的病例中,“甲肝”或者“乙肝”相信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病例,但是作为流行病的一种“戊肝”你一定要有所了解。
戊型肝炎曾被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可见这个病例还是需要我们去重视的,1989年起被命名为戊型肝炎。成型肝炎以临床感染者,亚临床感染者以及感染HEV的动物 (猪、牛、羊、鸡等) 为主要传染源。
戊型肝炎临床型可表现为急性黄胆型肝炎、急性无黄胆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和肝衰竭,基本上均表现为急性自限性,一般不会发展成慢性肝炎,但也有3% ~ 10%的戊型肝炎患者病情超过6个月,成为慢性戊型肝炎,所以虽然听起来好像不是那么害怕,但是该注意的一定要注意,因为一旦因为个人疏忽从而让病情变得严重,那后果自然是得不偿失的。
那么,说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会产生疑惑,既然都是病例,我该如何进行戊肝的检测呢?在这里也针对这个问题给各位朋友们做一个科普——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
这里我们需要记住以下几个关键词,虽然看起来比较陌生,但是相信了解了这几点更加有助于提高你对于戊肝的认知:
1.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抗-HEV IgM,为确诊急性戊型肝炎的指标。
2.蛋白吸印试验(WB)——此法较ELISA法灵敏和特异,但操作方法较复杂,检测所需时间较长。
3.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以检测戊型肝炎患者血清和粪便中HEV-RNA,本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在操作过程中易发生实验室污染而出现假阳性。
4.免疫电镜技术(IEM)和免疫荧光法(IF)——用以检测戊型肝炎患者粪便、胆汁和肝组织中HEV颗粒和HEV抗原(HEAg)。但此两种方法均需特殊设备和技术,且HEV在肝组织、胆汁和粪便中存在时间较短,阳性率较低,不宜作为常规检查。
当然,说到这里,对于戊肝的传播途径就不得不再提一下:
戊肝多发于高温多雨季节,尤其在洪涝灾害造成粪便对水源广泛污染的地区,消化道途径传播(粪-口途径传播)是戊肝的最为常见的传播途径之一,而这一点也往往是很多人容易忽略掉的一点,因此在平日里注意个人卫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往往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除了上述的传播途径之外,少数为食物型暴发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也会造成戊肝的爆发,因为发病人群多以青壮年为主,并且孕妇易感性较高,病情重且病死率高,所以近些年来对于戊肝的重视也逐渐提上了日程,当然,要说最有效的预防方式,接种疫苗自然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全程接种后保护率可高达100%,且诱导的抗体目前按模型测算可持续保护30年以上
虽然戊肝病毒是有一定自限性的,但是对于一些重症患者来说,这个病毒如果不注意防范依旧会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该注意的一定不能够放松警惕。
早在2002年我们国家就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2008年我们国家又将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正是这个举措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乙肝和甲肝的发病,同时随着我们国家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医学上的不断进步,2012年全球的第一支戊肝疫苗在我国诞生,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有戊肝疫苗的国家。
这里也将戊肝疫苗的接种程序和禁忌发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最后再分享给大家一些日常保健的小常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如果不幸感染戊肝,应适当休息、合理摄取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忌酒、防止过劳。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推荐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当然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也是不错的选择,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当然,不管怎么说,不得病才是我们希望的,所以这里还是要再次提醒大家——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病从口入。
来源:番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