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这是互联网上很热的一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聊过,答案千奇百怪,有一种让我重新回到课堂上的感觉。
我那时候很头疼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因为他的文章本来就不是很好理解,老师又特别看重对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提炼。
我记得那时候老师问,鲁迅先生说:“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这表达了他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我当时就很郁闷。
我不知道他有什么心情,但我有种沮丧的心情。
因为我猜不透他的心思,我就得扣分。
当然,每每这种时刻,总有些高材生,能够解读出让你匪夷所思的答案,还偏巧是正确答案。
我只能说,我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说实话,看到这句话,我没觉得有啥特别的含义。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对呀,不愧是学医的,生物学的很好。
我不知道那些大V,为什么能够浮想联翩,或许他们就是当年那批高材生。
其实我小时候,是有自己想法的。
老师问我,鲁迅先生为什么写两棵枣树?
我小心翼翼的回答,是不是和稿费有关?
毕竟那个年代是按字数付费的,如果你说:“我家门前有两颗枣树。”加上标点只有10个字。
如果你说:“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加上标点就有23个字了。
同样一句话,稿费翻番还要多,何况我这么想也是有依据的。
毕竟古龙当年为什么一行只有几个字,就是因为出版社按行计费,他为了多挣点钱......
当然,我被老师骂了,老师骂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好吧,我错了。
古龙写作是为了挣稿费,鲁迅写作,是为了教育大家。
既然如此,那我觉得,分析鲁迅先生名句的最好目的,就是帮助别人。
这才是对鲁迅最大的敬意。
那我们今天,就拿这句话,猛兽与牛羊,来回答一个读者的问题。
请听题:
“西风老师您好:经朋友推荐拜读过您一些文章,深感您的真诚和格局,晚辈目前正处在人生选择节点上,不知道走哪一步,希望前辈可以指点迷津。
个人情况:本人94年女生,单身,上海华师大硕士,冷门文科专业,家乡在河南十八线小城市,父母均是县城公办教师,平均月工资都是6k左右,有一个妹妹上初中。
我是今年6月份毕业,因为疫情秋招的offer被放了鸽子,考虑到大环境以及家人劝说,且留上海没户口也买不起房,加上自己性格偏稳重踏实,不善交际,智商颜值都一般。也就没有继续找工作而是毕业后一直在家备考家乡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问题:低估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竞争激烈程度,5个月来大大小小的考试考了十几次,一直也没有考上。最近上海户口新政,我突然又有了落户上海的资格,现在不知道要不要抓住这个机会回上海找工作,还是在家继续备考。
纠结的点在于:
1、我在家一直复习备考也不是个事儿,要是抱着“什么时候考上再什么时候去工作”的心态就有点太理想化了,而且自己内心也很焦虑,上海户口新政出台觉得是个机会,要不要抓住这个机会再去闯一闯;
2、如果要回上海找工作落户,以后在上海定居,房子大概率买不起,家里也没有办法给我提供助力,这样看户口就有点鸡肋,而且要是落了户几年内混不下去再回老家,感觉时间也浪费掉了,毕竟26岁年纪也不小了;
3、应届生今年落户上海有时间限制,12月底就截止了,如果打定主意回上海就要早做准备,现在没剩多少时间了。
迷茫困惑中,如果方便的话,希望西风老师可以在百忙之中给晚辈一些建议,晚辈万分感激。”
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不构成问题。
如果搁在我身上,都不知道迷茫个骆驼。
这有啥可考虑的呢?如果换做是我,先把这个户口占了,流程走完,然后爱干嘛干嘛。
你管得着我干嘛呢,我拿着上海的户口,还不许我辞职?还不许我回老家?
你也说了,你本来就考不上老家的公务员,去民企谁管你的户口在哪里?
就算有一天我不想要了,还不允许我迁走?
何况,我为什么不要呢?我就算回老家,有这个户口在,将来我的孩子也可以迁去上海参加高考,不香么?
这是一个根本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背后体现出的那点心思,很值得思考。
你为什么会迷茫呢?
其实读者留言里已经体现出来了,她想一步到位。
她觉得有了上海户口,就应该在上海买房,在上海买房就是在上海定居,从此把一生交代给上海。
但是我们想一想,在上海买房容易么?
不容易,如果你一步到位更不容易。
我们很多人对自住的考虑都是一步到位的。
我不是说一步到位就是买大平层或者排屋,不是的。
我说的一步到位,是满足一切基本居住需求。
比如三室一厅,有个主卧,有个儿童房,老人来了有个客卧,将来二胎也能住。
住的地方不要太远,起码通勤上下班比较方便,如果远,要靠近地铁,周围最好有学校,否则孩子去哪儿读书呢。
如果你要全满足,没有一千万,也八百万了。
如果没有家庭资助,完全以按揭的思路去想这笔钱,哪怕零首付,还三十年,算上利息,奔2000万去了。
这在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看起来,是天文数字,是没有可能达到的。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儿,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是十年八年后的事情,还是当下的事情?
你当下要做什么?
我刚毕业的时候,所思所想仅仅是找份工作。
当然我提前做了准备,我研二实习的那家公司后来和我签了三方协议,毕业后就在那里工作。
那时候我也26岁。
如果你让我26岁的时候遥想我36岁时在干嘛,我肯定想不出来。
如果非逼我想,我大概希望成为CTO,就是一家公司的技术总监。
我第一个CTO,就是招我的人,他清华的本科,中科院的硕士,美国工作了八年,很优秀的一个人。
是那时候我的前辈,也是我的偶像,当时他34岁。
实习生第一次茶话会上,我提了一个问题,是对他太太提的,他太太是他大学同学,俩人经历几乎一致。
我说我怎么才能成为,像你们这样的人。
他太太说了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刻。
她说:如果你以三年的节奏去做一件事,会觉得很难。如果你以十年的节奏去做一件事,就没有那么难。
我当时很激动的说,我要做三十年的码农。
她笑了,没有接茬。
其实我现在明白她笑什么,因为她知道,没有人会雇佣那么老的码农,就算我有志,等50多岁,也没人会要我。
事实上,一切都出乎预料。
我34岁的时候,已经不用工作了。
可是,在我26岁的那一年,是不可能知道这一切的,也不会去想,想也没有意义。
那一年,我在出租屋里看了一部电视剧,士兵突击。
许三多的处境引起了我的共情。
许三多需要留在连队,我需要留在公司。
我相信许三多刚进连队的时候,不会去想什么成为老A的烦恼,那一切对他很遥远。
同样,我当时想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先成为一名工程师。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走一步看一步。
如果你把自己当作一只特立独行的猛兽,你会活得很艰难。
因为你给自己定了一个老虎吃天的目标,你都不知道怎么下嘴。
但是如果换一个思路,像许三多那样,对待面前的每一个机遇,都像对待救命稻草一样,死死的握住它。
十年八年过去,你会发现自己抱着参天大树。
猛兽不见得一开始就是猛兽,它也许只是一只亢奋的牛羊。
李云龙最初琢磨的就是弄几罐牛肉罐头,给兄弟们开开荤;
后来顺了几挺歪把子,起了夺战马成立骑兵营的心思;
再后来一个团扩充到八个营,有上万人,才敢架着意大利炮打县城。
等到渡过黄河,饮马长江的时候,他才真的成长为猛兽。
在我看来,有人给你两罐牛肉罐头,干嘛不要呢?加个菜也好,留着做战备粮也好。
吃完罐头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要饮马长江,也许只是为了睡个好觉。
你想一想,有什么问题是当下的自己增长一千倍还解决不了的?
你知道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增长一千倍吗?
每年前进50%,只要17年就够了。
但遗憾的是,太多人有天大的欲望,却只有一天的耐心。
当然,光有耐心是不够的。
每年要成长50%,每个月就要成长3.5%;每个月要成长3.5%,每天就要成长0.12%。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每天逼自己写日报的人,是懒惰的。
要追溯自己每个小时在干嘛,每一分钟在干嘛,每一秒钟在干嘛。
你要是每一秒钟都勇猛精进,连续十七年,那你就真成猛兽了。
上一个做到的人,是古龙笔下的傅红雪。
他的的确确,和大家不一样嘛。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标签: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会成群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