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解剖图(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控方案二)

农村养殖畜牧网 养猪技术 295

本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中易死亡,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

该菌可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从2周龄到4月龄的猪均易感,多见于5—8周龄的保育猪,尤其是断奶后10天左右的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病死率可达50%。

本病的发生与环境应激有关,如气候变化、换料、转群、运输等。常与气喘、蓝耳病、流感、伪狂等呼吸道病毒继发或混合感染。

临诊特征:

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病症。急性多发于膘情较好的断奶仔猪,常易在仔猪转群后的2~3周发病。初期咳嗽,体温升高,可达42度,精神不振,食欲废绝。随着病情的发展,咳嗽加剧,呼吸短促,鼻孔有脓性分泌物,走路缓慢,站位困难,关节肿胀,运动失调,临死前侧卧或者四肢呈划水样动作。或未见明显症状就死亡了。转入慢性,食欲废绝,咳嗽加重,呼吸困难,逐渐消瘦,被毛粗乱,四肢无力,生长不良,逐渐衰竭而死亡,耐过的猪发展成为僵猪。

预防与控制

1.预

养重于防,防重于治。

A.做好猪场生物安全,每周带猪消毒1~2次,切实做好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支原体等病的防疫工作。

B.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密度适中,尽量减小断奶、转群、防疫等应激,可在转群、防疫前在料中加入替米考星,多维,黄芪多糖。

c.搞好免疫接种。

母猪接种可使4周龄以内的仔猪获得被动性保护。平时可以采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菌苗对全场母猪普免1次,每头猪1头份,21天后加强免疫1次,产前28~30天两倍量免疫1次。仔猪14日龄首免1头份,35日龄二免1头份。

2.防控。

在应用疫苗的基础上,应加强感染猪群中所有猪的抗菌药物治疗,对处于易感时期仔猪,可应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同时提高舍内空气质量和卫生条件。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立即注射足够剂量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对整个猪群进行预防性治疗,如阿莫西林,氟喹诺酮类,头孢类。

A.头孢噻呋制

未出现症状的猪,肌肉注射一次即可;患猪每天2次,连用3天,后改为每天一次,再用4天。饲料中拌氟苯尼考十多西环素十多维。

B.药物组

支原净十金霉素十阿莫西林,母猪产前,产后各7天,断奶仔猪连用15天,可有效预防气喘,巴氏杆菌,胸膜肺炎及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

2.中药治

①己断奶仔猪和保育猪

A。扶正解毒散十氟苯尼考

B。扶正解毒散十包被恩诺沙

以上拌料,连用7天。

②未断奶仔猪

在母猪饲料中添加玉屏风散2500g十包被恩诺沙

或玉屏风散十氟苯尼

以上拌料连用7~10天。

③出现水样腹泻症状的病猪

使用黄连解毒散十林可霉素

连用5~7天。

标签: 副猪嗜血杆菌病解剖图 副猪嗜血杆菌常见临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病治疗方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