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大家关心的话题——食用菌室内种植方法简短。我们精心整理了3个关于食用菌室内种植方法简短的详细解答,希望能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食用菌蘑菇种植技术?
食用菌蘑菇种植的技术是出菇管理
最重要的就是温度和湿度的管理工作。发菌期间的温度保持在10-18度,出菇期将温度调高到20-28度。出菇初期湿度一般在70%左右,后期慢慢的恢复到80%-90%左右即可。要注意防治褐斑病、软腐病、跳虫、菇蝇等病虫害。等到蘑菇长到一定大小,就可以进行采收了
1.接过种的菌袋搬入培养室,叠放于床架上。
2.培养室在放入菌袋前喷多菌灵消毒,放入菌袋后,每5~7天喷药消毒1次。
3.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7℃,空气湿度保持在70%左右。避光培养。
4.发菌10~15天,当两端的菌丝布满料面时,进行翻堆。培养35~40天菌丝可发满袋
食用菌种植管理技术?
1、生料栽培:准备适宜的培养料,不灭菌、不发酵,直接接种菌丝,然后将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发菌即可。
2、发酵料栽培:将培养料拌匀后,将其堆放在温暖的环境中发酵,接种菌丝后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
食用菌栽培有哪些方法,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较为复杂, 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栽培方式。不同的菌种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也不同, 只要生长条件适宜, 那么菌种就可能成活、生长, 并传播扩散, 从而收获大量菌类产品。
食用菌对生长条件的要求, 除特别干旱地区以外,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可以生长繁殖。食用菌生长繁殖温度要求在5~30℃之间, 不同的菌种生长季节稍有不同, 但是菌种在最佳生长时期进行栽培, 则能够提高产量提高质量。食用菌的生产设备具有多样化, 常用的生产工具有桶、盆、铲、粉碎机、灭菌设备等等。管理上可依据不同的食用菌品种, 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 也可以在闲暇时间种植栽培, 食用菌在第一次栽培成功后, 由于菌种具有传播繁殖的特性, 所以可连续采收, 连年获益。
我国各地均把食用菌栽培技术作为社会再就业的一种必备技术, 进行广泛的推广, 并创办各类培训班, 进行免费培训。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因品种的不同而各有差别。且种植的规模可大可小, 从而使食用菌的栽培范围较广。食用菌的原材料来源也较广泛, 各种植物桔杆、木屑、稻草等等, 或者是牛羊等的粪便甚至也可以培养菌种进行种植, 从而更有利于节能环保、废物利用, 使农业桔杆等材料得到合理处置, 避免焚烧引起的空气污染与资源浪费。
平菇现阶段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栽培方式,按培养基处理方式,一般称为发酵料栽培、熟料栽培和生料栽培法。他们各自都有优缺点。 发酵料栽培: 发酵料栽培是按照一定的配方将原料混合拌均后建堆发酵,通过微生物自然发酵升温,使原料内产生大量高温菌群。这些菌群初步分解了营养,更主要的是他们的营养体及菌素可以抑制其他对食用菌有危害的杂菌,通过翻堆将原料各部分都生成这些高温菌群,从而达到平菇栽培的开放式生产。发酵料生产平菇现在已经成为平菇生产的主要生产方式。这个方式同样适用于鸡腿菇、大球盖菇、甚至滑菇的栽培。 发酵料生产方式的优点在于生产成本降低,可以在夏季高温以外的季节开放式生产而不担心杂菌感染。其缺点在于发酵过程技术性较强,发酵不好,反倒容易造成严重失败。另外虫害需要注意防治,虽然在原料发酵阶段料堆温度能诱导虫卵发育,料堆部分温度能达到60-75度从而杀死害虫,但在料堆表面及周围地面温度较低部分害虫大量聚集且难以完全通过发酵温度杀死,直接栽培后害虫仍会逐渐大量孳生吞噬菌丝。装袋前加入的杀虫药品作用也有限。建议在每次翻堆前在料堆表面和周围地面喷洒杀虫药剂以彻底杀死害虫。 熟料栽培: 熟料栽培是将原料按配方混合拌均后装袋,然后采用高温蒸汽灭菌,将原料内所有杂菌全部杀死,在无菌环境中将食用菌菌种接在培养基上。 熟料的优点是操作规程简单、按部就班,杂菌和害虫杀灭彻底;特别是在反季节栽培时使用熟料栽培比其它模式优势较明显。缺点是成本较高,因为要长时间靠高温蒸汽持续加热灭菌,一般达到100度以上要持续很长时间,会消耗较多燃料。另外平菇生产中现在还有人采用发酵料和熟料结合操作法,即先发酵再进行高温灭菌杀虫,灭菌时间可以大大缩短,100度以上只要维持5、6个小时即可。 生料生产: 生料即将原料混合后直接装袋(下床)接种。他是靠较低温和通风的环境和大量菌种及药品等控制其他杂菌,达到栽培平菇的目的。一般在深秋季节,气温降到15度以下进行生料生产比较安全。 生料生产方便快捷,但其生产受到季节限制,气候环境是决定其生产的主要因素。该生产方法一般难以确保成品率,特别是老的栽培场所;在原料价格不断升高的今天,一般采用生料栽培的已很少,新疆等原料价格较低的地区仍有人采用生料法。 另外食用菌培养基的处理方式还有半熟料,普遍应用于东北地区的香菇、滑菇生产。
食用菌的栽培在我国可谓历史久远,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摸索出了很多实用、有效的的栽培方法。
一,畦式栽培。
所谓的畦式,就是把食用菌栽培在畦里,并让它在畦中生长。方法是:
①选址做畦。栽培畦,一般选择背风避阳的地方做畦,畦深80~100厘米,长宽依地势而定,如果过宽,畦内可设过道,过道间距离,按便于采摘,伸手可及为标准。
②消毒灭菌。畦做好后,晾晒3~4天后,播撒生石灰,也可喷洒波尔多液,进行灭菌消毒,以杀灭土壤中的杂菌。即可进行播种。
③播种。先将按配方搅拌,经发酵好或经灭菌消毒的培养料在畦底铺好,厚度约5厘米,然后在培养料上撒菌种2厘米。以此类推,共三层料三层种,最上层菌种上覆沙质土2厘米。完毕后,按所需湿度喷水保湿,菌丝吃土并形成原基、现菇蕾,慢慢长大,即可采摘。
畦式主要用于室外栽培,让食用菌处于自然环境中生长。它的优势是省人工,成本低。缺点是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出菇时间、质量都无法保证。
二,袋式栽培。
袋式栽培,就是把培养料装入标准的专用塑料袋中,并在袋内接种,养菌,开袋后,让食用菌在袋内生长。这种栽培一般在室内或大棚内进行。
袋式栽培,就是把充分搅拌的培养料装入专用塑料袋中,经灭菌消毒(也可采用发酵料,省略消毒灭菌步骤),降温接种、养菌等几个步骤,最后在棚内(室内)采取码垛(平菇)、摆袋(金针菇)、挂袋(木耳)等方式,最后出菇采摘。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可认为控制温度湿度阳光氧气等影响食用菌生长的各要素,子实体质量能够大致得到保证。缺点是,因建棚(房)、购袋等,费用较多,与畦式栽培比成本较高。
三,碟式或槽式栽培。
这种栽培方式,只能在棚(室)内进行。都是在空间内搭设层层种植价,把碟或槽放在架上,碟或槽内装上培养料、菌种,让子实体在碟或槽内生长。北虫草和滑子菇大多采用这种形式。
碟或槽式栽培,能充分利用空间,立体种植,单位面积内能做到种植数量最大。相比较以上两种方式成本更高。
四,工厂化栽培。
所谓的工厂化种植,就是把食用菌种植放在一个密闭空间内,像工厂一样进行食用菌生产,产品就是食用菌。从菌种培养、培养料制作、装袋到灭菌消毒,再到接种养菌、出菇,全部施用机械化或自动化设备生产,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温控设备、自动雾化设备、光照模拟设备、气体供应设备,精准模拟食用菌生长环境,完成从菌种制作到出菇整个食用菌生产过程。
工厂化栽培,可以不受地域,不受任何自然条件的限制,并实现食用菌的周年化生产,是食用菌栽培的发展方向。但前期投资巨大,一般种植者无法完成。我国的台湾省及日本、加拿大等国早已兴起,目前在我国南北方也陆续出现。
无论哪种栽培方法,都有着它的优势和局限性,种植者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采用适合自己的栽培方式,在有限的条件下能取得种植成功,就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是初始农人,每天分享农技。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欢迎关注、转发、点赞、评论。
以上就是关于食用菌室内种植方法简短的全部内容,希望这3个解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问题,欢迎随时关注我们的网站。
标签: 食用菌室内种植方法简短 食用菌 种植技术 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