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逐渐变的炎热,各种吸血昆虫活动日渐频繁。在猪场这样一类病猪也会越来越多:高热稽留、食欲减退或废绝、后期贫血、可视粘膜苍白,这往往是血液原虫病的表现。血液原虫病多发于夏季,主要是由于夏季多雨潮湿,吸血蚊虫滋生较多;另外,加上饲养管理不善,以及多种不良应激,猪场发病情况较为常见。
一、小小血虫危害大
1、对生产的危害
不同阶段猪群对血液原虫病都具有易感性,严重危害猪群健康,给养猪生产造成经济损失:如猪弓形虫病,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猪场暴发、流行,病死率高达30%~60%以上,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死胎、胎儿畸形。
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20%左右怀孕母猪会发生流产、早产,或按期分娩但产出死胎及木乃伊胎,有的延期分娩产出死胎;繁殖母猪表现长期不发情、返情率高、无乳等一系列繁殖障碍综合征的表现;哺乳仔猪继发肠炎出现下痢,严重时可整窝死亡;育肥猪生长发育不良、消瘦、易感染其它病原并多有程度不同的呼吸系统症状。
2、与其它疾病相互影响
血液原虫病不仅导致猪群不同程度临床表现,同时会并发其它疾病。如猪弓形体、附红细胞体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导致猪“高热病”的发生。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血虫活跃猪场更容易发生非瘟,一方面可能与蚊虫活跃有关,另一方面血虫对猪血细胞的破坏与非瘟病毒所表现的红细胞吸附都会导致猪只血氧供应障碍;另据业内人士分析:当附红细胞体与蓝耳病同为阳性时,若附红细胞体没有及时防治,很容易引起蓝耳病的爆发(具体原因尚待研究)。而血液原虫病中,附红细胞体病及弓形虫病对养猪危害最大,猪场必须严加防控。
二、血虫的鉴别诊断
1、附红细胞体病
临床症状:
以高烧、黄疸尤其是可视粘膜发黄为特征。
病理变化:
全身皮肤、黏膜、脂肪显著黄染;心、肝、脾、肺、肾水肿,黄染;腹腔和心包积液等特征。
2、弓形虫病
临床症状:
1、耳尖、阴户、腹底的皮肤上出现出血性紫斑;
2、育肥猪和后备母猪大便可呈煤焦油状血痢或呈无血的腹泻;
3、怀孕母猪可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弱仔等,母猪流产后很快自愈,一般不留后遗症。
病理变化:
1、淋巴结肿大增生,并伴有灰白色的坏死点;
2、肝,肺,心脏有弓形虫结节;
3、心包、胸腔和腹腔有积水。
三、血液原虫病的防控
1、清除传染源:
消灭鼠害,杜绝猫等中间宿主在猪场活动,购入猪只应进行血液检查,防止引入病猪或隐性感染猪。
2、切断传播途径:
杀灭蚊子等吸血昆虫(尤其夏季);规范操作,在实施诸如预防注射、断尾、打耳号、阉割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应更换器械、严格消毒。
3、及时保健、降低动物易感性: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不良应激是防止本病的关键;
2)、避免各种原因如猪群打架等造成的外伤,发现及时消毒处理;
3)、定期在高温高湿、蚊虫活动频繁时段及时保健,可在饲料中添加敏感药物:多西环素1kg/吨+血虫净1kg/吨拌料饲喂,连用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