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绥化明水生猪价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绥化明水生猪价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生猪价格持续下降,原因为何?
这才一年时间不到,生猪产能已经完全恢复,猪价已经从当初的十八九元一斤,跌到了当前的五六元一斤,生猪行业已经从当初的暴利时代走进了深度亏损时代,所谓的消费旺季来到,并没有马上带动猪价反弹,相反由于前期养猪户盲目乐观,压栏等价比比皆是,导致后期生猪供给压力山大,直到现在不少养猪户还有大量的肥猪牛猪压在手里。市场行情的大跌再现,引发了养殖端的恐慌出栏,屠企见缝插针,针对超大肥猪的压价杀跌,更是拉低了整个市场的标猪预期。
总之,猪肉饱和程度显然已经超出了预期,产能完全恢复是一方面,猪肉消费不振是一方面,最主要进口猪肉源源不断,屠企库存猪肉充足,再加上悲观情绪发酵,养殖端集中抛售的出现,当前生猪养殖亏损,很大程度还是因为饲料成本上涨所致,五六元一斤的猪价并没问题,只能说是跌回了原形,按照目前的生猪产能增长状况,接下来猪价很可能才是下跌的开始。
当前养殖户还处于水深火热的猪周期底部,建议多多关注行情,选择合适时机出栏,以降低损失为当前主要目的。
猪肉跌到5元得看地方,在深圳还需要十二三块一斤,在老家也是如此,羡慕那些猪肉跌到5元一斤的地方呀。
我发表下自己的见解吧:
1.国家有意的管控
之前猪肉价实在太高了,猪肉本身做为中国人消费最多的肉类,如果猪肉都吃不起,那不是很没有幸福感。猪肉最高的时候跟牛肉是差不多的价格,很多人都选择去买牛肉吃来替代猪肉,还有许多人看到猪肉价格太高了,就买猪肉吃,去选择吃鸡肉、鸭肉、鱼。
2.供需关系的影响
之前因为猪疫的影响,很多养殖户的猪都得病死了,所以市场上的猪肉少了许多。而人们每天都需要去吃猪肉,物以稀为贵,所以导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很多养殖户看到了发财的机会,纷纷的跟风去养猪,认为可以挣上一笔。就这样市场上的猪肉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家每天的需求,为了不再亏下去就降价处理了。
3.猪饲料的涨价
饲料厂老板看到猪肉价格涨这么高,再加上养殖的人多,所以就把价格抬高了。而面对猪价的持续走跌,很多养殖户为了不亏损的更多,还不如现在这样以较低的价格卖出去,谁知道以后会不会还要往下跌。
不过我觉得5块已经是最低价了,不会再往下跌了,很多积压的猪肉都销售出去了,许多养殖的也都转了行,接下来就会回到正常的价格,这也是一种经济学上面的规律。
一年时间生猪价格跌破5块钱,连跌不止的原因在哪里呢?这是几个方面形成合力的结果。
1.国家的重视和鼓励养猪业的发展
给予养猪企业大量的贷款,新建和扩建了大量的养殖设施。很多地方也就一哄而上的搞起了养猪,所以一下子导致供应的增加。
2.囤积居奇与消费者饮食习惯的转变
由于猪肉价格在暴涨的时候,相关的餐饮业服务业就把猪肉的各种菜价格上调了。而当猪肉价格已经明显滑坡的时候,这些店的菜价单依然没有下调。导致消费者觉得这个时候吃猪肉不合算,改成了吃鱼肉和鸡鸭肉羊肉牛肉了。当消费习惯一改变要再转回来,也还是有一段时间和难度的,而且也需要大力的宣传促销。
3.进口量大大的增加
一斤猪肉进口价格8.58元。进口的冻猪肉价格低,大量的进口猪肉加剧了国内猪肉价格的进一步下跌。据说有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储存有上百万吨进口猪肉,显然大量进口的低价猪肉将抑制国内生猪生产,抑制肥猪价格的反弹。大量低价的进口猪肉上市,使市场猪肉价格长期保持在最低的价位上。
总之,几个方面形成了合力之后,猪肉的价格就开始下滑了。由于猪肉表面上看不出来猪肉口味的好坏,导致导致了大量的大肥猪上市,消费者食用之后感觉口味不好,让人们对猪肉品质又产生了怀疑。从而影响了猪肉的消费。#新媒体##自媒体##微头条日签##我要上头条#
二师兄掉价了,牛大哥抖擞起来了。
猪肉是百姓餐桌的主要食品,归根结底它还是商品。
记得上次猪肉五元的时候是几年前因为非洲猪瘟,趋利避害的本能使人们不买猪肉,猪肉价下跌,这时候,因为肉价太便宜,所以,养殖规模减小是必然的,饲养是需要成本的,吃的粮食和饲料远比猪肉贵,这是源头上减少猪的养殖,然后,再因猪瘟消灭了一批,使得养猪户更少了。
当养猪户减少,生猪减少,价格抄底的时候,等非洲猪瘟过去,猪肉需求量增大,这时候就是前几年猪肉价格狂涨的原因,养猪发家致富的时候就刺激了人们又开始养猪。
经过两年的价格疯涨,猪肉价格登顶,养殖户增多,根据市场规律,此时,肉价下跌就是必然现象,只是不知道这次探底会持续多久。
所以,总体来说,猪肉作为商品,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虽然其中有政策调控,有商人联合控制,但是大致的规律是不变的。
有涨有跌才是商品的根本属性!
猪周期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无论是给老母猪上保险,还是投放冻猪肉,扩大进口,非洲猪瘟,都不能解决猪肉价格时涨时降的现实!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涨价就扩大养殖,降价就缩小养殖规模。如此以往,三四年一个周期,神仙都耐何不了。
东北猪价跌到3.7元/斤,你认为春节前还能涨吗?
东北猪价3块多,这只是东北三省的几个别的地区,不少地方价格在4元左右。这也是亏本呢!一头猪亏损300-500元之间。春节期间猪价上涨,按现在的情况来看,不太现实。
1、东北三省是非洲猪瘟最早出现,也是重灾区,第一生猪不能外运,当地人心又闹的人心惶惶不敢吃猪肉。即便是春节肉类消费旺季,消费很难拉动价格。
2、没有疫情的地方,猪价也是在3.5–3.9元之间,很多养殖户压住不出栏,牛猪都涨到了350-450斤之间。
3、往年东北猪都外调了,毕竟都是养猪密度大,猪多,当地很难消化。
4、疫情不明朗,屠企也不敢大肆存冷冻肉。现在的猪国家也不敢储备白条猪,来拉动价格。
综合这些原因,东北猪价春节大面地区上涨的希望不大,会有个别县市因为猪奇缺,猪价上涨,猪肉价格上涨。但是影响不了大局。
一家之言,只是预测,不具有代表性。预测对了是运气,错了也别怪罪。
附带今日猪价玉米价格仔猪价格:
首先,刚刚过去的元旦并没有对猪价形成有效的提振,元旦过后,猪价跌势反而进一步加剧。
元旦过后,全国生猪出栏均价迅速跌破6.5元/斤,至今日(1.9)猪价已经跌至6.3元/斤,创近半年以来的新低。从地区来看,全国猪价大面积下行,南方主销区猪价也出现明显的回调态势,广东、福建等地猪价在12月下旬大幅上涨后也重新回落,四川等西南地区猪价也不再坚挺,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需求的回落,灌肠、腊肉等集中消费高峰已过,猪价继续上涨动力已不足。而北方主产区猪价则依然是跌跌不休,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今日,东北地区猪价全面跌至4.5元/斤以下,黑龙江、辽宁不少地区猪价已经破4,市场出现恐慌性出栏,短期跌势仍可能延续。
那么,春节前东北地区猪价还能涨吗,只能说有一定的可能性。需要看前期积压猪源的消化程度及生猪外调的恢复情况。
从目前的生猪及生猪产品跨省调运情况来看,较此前已经有明显好转,一方面是调运政策的调整,限调有一定的放宽。此外,解封疫区持续增加,生猪流通情况自然也有所好转,这可能也是近期南方主销区猪价回调的一个原因。所以,如果春节前猪价上涨,北方主产区上涨的概率要大于南方主销区,南北价差有望一定收窄。
对于东北地区的养猪人来说,现阶段猪价已经如此之低,恐慌抛售是不理智的,会进一步拉低猪价。但盲目压栏等涨也不可取,尽量先出栏大体重肥猪,体重未达标者也不用过度提早出栏。
您要是觉得答主说的有道理,不要忘记点赞和关注哦
东北猪价已经跌到3.7元/斤,春节之前猪价还能涨吗?
2018年12月上旬以来,全国生猪价格出现了回调,到目前为止已有一个月的时间,猪价由当时的每斤7.08元下跌至目前的每斤6.4元附近,特别是东北地区猪价下跌较多,目前最低价格已经跌到了每斤4.0元以下,辽宁省最低价格跌到了3块7。今天已经是1月9日,距离春节还有26天的时间,生猪价格会如何走呢,根据当前的市场供求关系等情况来看,在春节前或将还会出现小幅上涨行情。
一、从近一个月的生猪价格走势看,虽然全国猪价平均每斤下跌了0.7元左右,但是下跌的省份主要是北方的生猪生产区,而南方福建、浙江、四川、重庆等生猪消费区下跌幅度不大,甚至有的省份出现了上涨,比如福建省,最高价每斤已经达到11.5元,四川省最高价每斤也达到了11.1元。从这种以区域为特征的结构性行情来看,只要北方地区猪价稳住,全国猪价主要会出现上涨态势。截止1月9日,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每公斤13.79元,下面是各地具体报价:
二、在目前这个季节,按照惯例,猪价应该以上涨为主,但是,今年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生猪价格也出现了该涨不涨的现象。导致目前东北猪价走弱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1月1日,黑龙江省明水县7.3万头猪场发生猪瘟疫情的原因,使一些养殖户产生急于抛售的心理,卖猪的较多,出现短期的价格回调。相信随着事情的淡化,再加上春节猪肉消费高峰的到来,生猪价格应该企稳回涨。
三、虽然目前生猪价格偏低,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目前的市场生猪存栏量,年从2018年初到现在持续下滑,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3%左右,可繁母猪存栏下降超过7%。还有从政策上看也是偏暖的,近期农业农村部发文表示,不能盲目禁止养猪、加大财政对养猪的扶持力度,做好冻肉储备工作等,有两对生猪养殖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合上述的分析来看,接下来的生猪行情,还会渐走强,春节前的红包行情大概率会有。作为养猪的朋友们,如果生猪出栏可以控制一下的情况下,不妨再等一等,不要扎堆儿出售,目前的价格太低了。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上方关注本号!
都是非州猪瘟闹的,人们普遍一个想法,怕,一,怕死,人死了,钱没花了,二,怕吃了猪肉,真得了不死不活的病,没钱治。三,怕是根本没钱买,粮价低,各种商品涨价,尽量少吃,减轻生活负担。生猪市场少了农民的购买,再加上各关卡的围追堵截,生猪价一时半会不会提升,行规里有一句话,越贵越买,越贱越不买,这就苦了养猪的人,叫苦连天,赔得血本无归,望猪兴叹!年关己近,猪价4元左右,让养猪人叫天不灵,叫地不应,怎么办?欲哭无泪,希望国家给拿出一个好办法?期盼!
东北猪价跌到3.7元/斤,你认为春节前还能涨吗?目前我国猪价整体呈弱势运行态势,局部涨跌明显。根据猪价网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今日我国各省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2.92元/公斤,价格比昨日下跌0.02元/公斤,而比上周下跌0.11元/公斤。其中东北地区猪价更是持续低迷,很多地方生猪价格都在4.0元/斤以下,养殖户苦不堪言。
随着猪瘟的持续,作为生猪主产区的北方地区多地生猪跨省外运被禁止,生猪供应渠道受限,最终导致生猪积压严重,特别是一些地方的大猪甚至卖到3.7元/斤,而且每头猪亏损大约在210元左右。随着春节的临近,各地居民猪肉消费开始增长,而我国各地生猪出栏量明显增加,养殖户售猪积极性高,而市场猪源或许充足,猪价也很难出现上涨。(下图为今日我国各地生猪均价表,可供参考)
东北方面,辽宁省生猪均价在3.7~4.4元/斤,猪价比昨日下跌0.1元/斤;吉林省生猪均价为3.9~5.1元/斤,猪价和昨日基本持平;而黑龙江省今日生猪均价在3.8~4.4元/斤,价格也出现小幅度下跌。受猪瘟影响,东北地区虽然多地生猪跨县、跨市调运恢复自由,但是目前生猪存栏量依然偏大,再加上近期生猪出栏过于集中,猪价因此持续低迷。
随着在临近春节的消费利好市场支撑下,猪肉销售出现大幅度增长,猪价开始有回暖迹象。但是随着养殖户生猪出栏量的逐渐增多,市场对于猪肉消费也逐渐区趋于饱和。再加上前不久黑龙江绥化市明水县的一起猪瘟,影响规模比较大,当地生猪外运也被封锁,短时间内猪价上涨乏力。
个人预计,春节期间我国各地猪价波动不会太大,华北、东北地区猪价上涨幅度不大,主要以稳中小幅度波动为主,而南方猪价受北方调肉流入的市场冲击,猪价也会出现小幅度下跌,但是跌幅不大,猪价仍居高位。
2018年猪价已过,2019年猪价行情走势开始,后市又会如何?
2018年猪价已过,2019年猪价行情走势开始,后市会如何?
2018年的猪价行情可谓一波三折,1~4月份的下跌,5~8月份的恢复性上涨,8月中旬到12月份的震荡慢跌,让养猪的朋友也受到了行情的“颠簸”。2019年开年1月1日~3日,连续三天小涨,接着一路下滑,猪价来到了目前的每公斤13.35元。那么2019年接下来的行情如何演绎,综合市场各方面因素分析来看,目前至3月份应以弱势震荡行情为主,继续淘汰劣势产能;4、5月份行情企稳,6~12月份之后生猪价格震荡上行的概率偏大。
一、2019年1月份已经走了半个月时间,价格并没有因为新年的到来而有所表现,仍处于低位震荡走势。其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也很好理解:一个就是北方生猪产区价格下跌的拖累,目前的全国生猪均价每斤6.68元左右,比前期下跌了五、六毛钱,主要就是因为东北三省及山西、内蒙等主产区生猪运不出去,跌幅较大拖累所致。
第二个是进入1月份黑龙江明水和和江苏省泗阳县两个大型猪场发生猪瘟疫情,对市场人气影响较大,导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第三个是市场情绪不够稳定,从2018年到现在,由于猪价快速下跌、环保政策、以及猪瘟疫情,一些人急于抛售,导致市场供应过于充分。虽然目前面临农历新年的猪肉消费高峰,但这种扎堆出栏的现象对生猪行情的意义仍然相对有限。
二、预计节后,行情会继续以震荡的方式,淘汰劣势产能,当产能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生猪行情自然会出现回暖的走势。据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连续三个月的时间,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持续下滑,据12月份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存栏量同比下降4.8个百分点,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下降8.3个百分点,并称已经接近警戒线。从这组数据来看,生猪行情转好的时间不会太远。
三、2019年6月份可能是生猪行情重要时间窗口,从几个方面分析来看,生猪上涨行情的“拐点”都指向6月份。一是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按照五年一个猪周期的计算,预计2020年初可能出现的猪周期上涨“拐点”,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加速产能淘汰,“拐点”有可能在今年6月份提前到来。二是生猪价格从2018年12月初开始下跌,到6月份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都已经到位,出现恢复性上涨的可能性较大。三是到6月份的时候,此前发生的大部分非洲猪瘟疫情点都已经解禁,如果后续发生不多,南北生猪调运将会有所好转,会有利于行情的发展。
综合上述几点分析,2019年接下来的行情,大家不要悲观,在搞好疫情防控,确保养殖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好生猪生产,在下跌的时候我们可以认赔,在猪价上涨的时候,我们手里要有“筹码”。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文章上方关注本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绥化明水生猪价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绥化明水生猪价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