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德宏今日猪价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德宏今日猪价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云南猪价没涨吗?为什么?
今年全国的猪价总体在不断突破新高点,除了云南、青海、西藏,其他省份猪价都超过20元/公斤,西南三省前段时间价格都落居全国后几名,四川先是突破16元,现在是24元/公斤,贵州20.49元/公斤,云南略有上涨,但和全国均价都有很大差距,为什么云南的猪价一直不涨呢?
今年猪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缺猪,进猪补栏一直是停止的状态,又经过了近一年的猪肉消费,猪肉供不应求而导致猪价不断上涨。我们身在云南,看全国猪价信息,突破多少多少,真没有什么感觉和压力,猪肉一直都是一个价,这说明云南不缺猪。
我们所在的大理市,共有八个县,只有云龙等一两个县听说有零星散发几头ASF,感觉和养猪业最热的词离得很远,坝区(四周是山,中间是平地的叫法)散养猪户是很少见了,但山区散养还是一样没多少改变。和同行问询其他县份ASF和猪价情况,也基本和大理类似。
云南各地都是以猪肉为主,个人从事养猪相关工作多年,绝大多数县份都去过,不像外界所说云南少数名族不喜欢猪肉,这是无稽之谈。只不过云南是高原山区,这里物产丰富,比较生态的土鸡、牛羊、江湖河鱼比较多,我们云南人也经常当作桌上美食,西双版纳、德宏洲倒是除了猪肉外,有常吃牛肉、土鸡、鱼的习惯,家里、餐厅都是这样。
其实还有一个主要原因,云南也是外运活猪的重要省份,往年路上随时可以见到拉猪的大卡车,现在没有了,这个大家都懂的。另外云南有三千多公里的边境线,缅甸占了据大多数,还有越南、老挝,猪肉不够也可以从邻居处调运。
所以,云南猪价不涨是不缺猪,而且还供大于本省市场需求,和外省供不应求的情况真好相反,这就是云南猪价四平八稳的原因所在。
草木七舍欢迎各位留言讨论!
除了青海和西藏,云南地区的生猪价格基本上处于垫底的位置,这种状态已经不是一两天了,而是持续了挺长时间,全国大部分地区生猪价格持续明显上涨,而云南地区却爬坡很慢,表现出上涨乏力,让本地养殖户感到压力不小。简单的来看下云南地区当前生猪价格与其他地方的差距,8月18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23.89元/公斤,8月1日时生猪平均价格为19.44元/公斤,上涨幅度为4.45元/公斤,而同期云南的生猪价格由15.92元/公斤上涨至17.37元/公斤,涨幅为1.45元/公斤。与云南相邻的广西,却有着很大的差异,8月1日至8月18日,广西地区的生猪价格生猪上涨幅度达到4.86元/公斤,周围的四川、贵州等地生猪价格也明显高于云南地区。云南地区猪价没涨吗?为什么?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云南地区前期猪源供应相对充足,规模化养猪相对较少,养殖户比较分散
2018年云南地区生猪出栏量为3003万头,同比增长3.44%,能有这样的增长,也是因为引入了多家规模养殖企业,对当地生猪存栏量有较大的提升。不过总体来看,云南地区规模养殖场相对较少,以中小养殖企业为主,这种养猪结构在非洲猪瘟时期反而成了优势,非洲猪瘟去产能相对较小。云南地区首次中招非洲猪瘟是在2018年10月22日,两个养殖场的存栏量分别为804头和353头,在2018年11月16日也排查出一例,存栏量为1头,在2019年上半年当地共排查出4起,存栏量高的为300头,中招的频率虽然不低,但养殖场的规模整体偏小。总体上来看,云南地区可出栏猪源数量明显多于广西,这也是当地猪价迟迟难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因非洲猪瘟猪源无法顺利外调,养殖户存在一定抛售现象
云南地区中招非洲猪瘟的频率相对较高,由于养殖户比较分散,整体影响不是非常明显,但中招非洲猪瘟后,对猪源调运形成很大的影响,跨省调运基本上行不通,无法顺利从云南调入广东。一方面本地猪源无法外调,另一方面是本地消费量有限,加上非洲猪瘟高频率出现后,消费者也是顾虑较多,进一步减少了猪肉消费需求,综合来看,云南地区目前的猪源供应量相对充足,可以满足当地的市场需求。部分养殖户为了降低风险,提前进行出栏抛售,使得市场供应量进一步增加,然后现实情况是猪肉消费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这也是当地猪价上涨乏力的原因之一。
三、当地消费者对猪肉购买欲望降低,即使有节假日提振市场,但效果一般
按照北方的消费习惯,立秋之后猪肉的消费量会逐步增加,有利于生猪价格的上涨,不过云南地区情况还有点不一样,想要气温降下来,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目前的天气依然保持着盛夏的时候。云南地区中招多次非洲猪瘟后,消费者对猪肉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放心的吃猪肉,有的直接暂时不吃猪肉,这种转变对猪肉的销量有较大的影响,像有的摊位,原来一天可以卖两头猪,而如今只能卖半头猪,哪怕是在节假日时,猪肉的销量也不太理想。生猪价格的上涨正常情况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供应量相对偏紧时,消费量保持平稳或者明显增加时,生猪价格容易出现“量价齐升”行情,当猪源供应量充足,而消费需求不增反减时,生猪价格会表现出“上涨乏力”的状态。
四、云南地区猪价上涨还需时日,养殖户不可盲目压栏惜售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云南地区生猪价格依然会保持相对低位徘徊,想要实现明显上涨,跟江西、广西等地那样实现猪价“逆袭”,这恐怕还需要较长的时间,除非当地受非洲猪瘟影响很大,可出栏猪源大幅度减少,把有猪地区变成无猪地区。云南地区猪价上涨乏力,对当地养殖户来说,压力不小,好不容易出现“金猪年”,却没能赶上好的行情,养猪收益也难跟周边地区相比。部分养殖户看到全国大范围内猪价上涨,也认为云南地区猪价会影响补涨行情,甚至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不过实际情况恐怕没这么理想,压栏惜售不一定可取,弄不好还会耽误行情,错失出栏机会。
总之,云南地区生猪价格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短期来看还难有大的改变,与周边的广西、贵州、四川等地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不过这也说明一点,那就是当地猪源供应量相对充足,没有像广西、江西等地那样,由养猪大省变成缺猪的地区。当前这种现状,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愿意看到的结果,不用花30元或者50元去买一斤猪肉,与其他地区相比也是一种“幸福”,不过对于养殖户来说,也是一种遗憾,无法像其他地区那样获得较高的养猪效益。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云南猪价为什么没涨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云南猪价上涨了
云南在我国的西南部,其与老挝,越南,缅甸接壤,也是我国生猪养殖密度较大的一个省分。
云南的生猪价格在八月份以来,终于有了一个明显的上涨趋势。今天,云南的生猪平均报价在18元左右/公斤。这也是自2019年以来,云南生猪价格较高的一天。而云南生猪涨价的主要原因还是生猪供应紧张所致。
云南生猪价格低
云南的生猪价格相较于国内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特别是文山壮族自治区以及昭通市,其生猪价格一直稳定在13元左右/公斤,仅折合6.5元左右/斤。而今天我国的生猪平均价格在24元左右/公斤,这几乎是云南生猪价格的一倍。
云南生猪价格为何低
首先,云南在去年以及今年也发生了多起非洲猪瘟的疫情,并且也捕杀了不少的病猪。但由于云南当地的非洲猪瘟疫情控制比较好,也比较严格。所以,现在云南的生猪供应还是比较充足的,其价格也是比较低的。
散户养猪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家庭猪场何去何从?
所谓家庭农场,按照欧洲规模标准,应该是300~500头母猪,生猪年出栏在5000~10000头,国内可以借鉴。
欧洲的产业联合体结合家庭农场模式进行分工合作、利益共享,达到环境友好、效率极高、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我们应该在欧洲模式上全面升级,全面提升行业效率,实现产业大升级才是重中之重。
1、构建更加高效的猪场,彻底规避因营养、设备、环境、工艺、管理等因素导致的低生产性能,关键数据向欧洲看齐;
2、构建标准化、可以精细化操作的猪场,小规模批次化、精细化管理;
3、构建智能化猪场、终端设备+物联网+管理软件。设备代替人工进行精益化操作,网络化布局,数字化管理;
4、构建节能型猪场,低能耗节约能源;
5、构建生态环保型猪场,粪污减量化达标处理循环利用。
散养户、农户养猪不会退出历史舞台,除非政府禁止散养户、农户养猪。
近几年来,政府鼓励散养户、农户养猪,只要在养殖条件允许的地方,存栏数500头以下不需要审批、只需要报备,政府还有补贴费。
现在农村正在发展生态养猪。如:德宏州地区的县城、乡镇、农村、农户利用自己的土地种植玉米、红薯、南瓜、香蕉树等自繁自养,发展生态养猪。
家庭猪场大有可为,前景美好。
散户养猪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家庭猪场何去何从?
散户养猪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长期以来散户养猪是规模养猪的补充,如果单纯依靠规模养猪企业很容易形成垄断企业。从2019年6月份猪肉价格的暴涨到今年7月初猪价的大涨就可以看出。2018年年底由于非洲猪瘟疫病的发生,国内生猪生产受到获得的危害,据农业农村部400个定点监测县的数据显示,2019年8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8.7%,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了37.4%。2018-2019年期间,3000多万头猪已经被扑杀。国内严重缺乏肥猪,散养户基本没有多少生猪了,主要集中在规模养猪企业,2019年6月份全国统一发生了猪肉价格的暴涨,从每斤7元左右暴涨到45元以上,翻了6番多,一些地区猪肉价格超过55元。当时出栏一头肥猪利润超过1500元,饲养一头产仔母猪年收入超过2万元,养猪人是赚得盆满钵满。今年7月初规模养猪企业大量囤积肥猪,人为减少肥猪上市量,在屠宰企业和猪肉零售商的共同哄抬下,十天左右肥猪价格就从每斤8.50元左右大涨到12元左右,造成市场猪肉销售价格大涨,初步显示出生猪价格的垄断。
本世纪养猪业又出现了一个名词,猪的价格周期,在上世纪根本不知道“猪的价格周期”是怎么回事,因为上世纪养殖业全部依靠的农村散养户,这些农村散养户没有使用配合饲料,而是利用的是农村的各种饲料资源,饲料的生产成本低,而现在是规模养殖,使用的全部是配合饲料,而制作配合饲料的原材料大多数是必须依靠进口,国内资源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因此,猪价受到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影响,从而形成“猪价格周期”。猪的价格周期对生猪生产的影响非常大,猪肉价格周期的运行轨迹是这样的,先是市场肥猪供不应求,造成猪肉价格暴涨,同时由于能繁母猪大量减少,造成仔猪价供不应求和价格暴涨,仔猪价格暴涨又促进人们扩大养殖能繁母猪,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养殖数量增加,市场肥猪供应大增,引起市场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养猪人深度亏损,资金链断裂,大量养猪人离开养猪业,生猪养殖数量大幅度减少,进入了新的猪价格周期。本世纪养猪业出现的有记录的“猪价格周期”已经多次,就是2006至2010年,2010至2015年,2015年至2018年,2018年到现在,基本上没有消停过,一个价格周期紧接另一个价格周期。现在是大力扶持规模养猪,认为只有规模养猪才能消除猪价格周期,我认为规模养猪和散养户应该同等对待才能更好地消除猪的价格周期的产生。
散户养猪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 ,不会被规模养猪所淘汰的,要知道过去、现在和将来散养户是规模养猪的补充,规模养猪企业是不会无限扩张下去,在现阶段离不开散养户的小猪场,而且需要散养户小猪场来稳定市场猪价,如果规模养猪企业无限扩张下去,那么生猪价格的定价权就会落到垄断企业的手中,老百姓就只能任其宰割,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物价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确定的,如果散养户的小猪场被淘汰了,规模养殖企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就容易形成垄断,现在是散养户的小猪场与规模养殖共存在的时期,相互补充,相互竞争,造成现在的市场猪肉价格异常便宜,老百姓能够吃到便宜的猪肉,一旦散养户小猪场退出,规模养殖的老大确定,就形成市场价格垄断。
家庭猪场的小猪场存在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从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存在,每个家庭猪场饲养的生猪几头到几十头,养殖数量灵活,这些猪场的养殖成本低,大多数是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如酒糟、糖糟、粉渣等粮食加工副产品,如我们村有几户就是烤酒,利用玉米制作散白酒,用酒糟和煮玉米的水喂猪,基本不购买配合饲料,烤酒养猪的成本全部计算在白酒中,不另外聘养殖工人,所以生产成本低,根据粮食加工的规模确定生猪养殖规模,这种加工与养殖配套的方式永远不会被淘汰的。在农村,农户利用自己生产的粮食、蔬菜下脚料及野生青绿饲料,他们养殖的饲料价格不会被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影响,大多数散养户是不购买配合饲料的,他们饲养的肥猪大多数不喂抗生素,而且相当数量的生猪是本地杂交黑猪,肉质鲜美吃味好,销售价格比规模养殖场的外国猪高。
规模猪场产生的粪便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大规模养殖就会带来大规模的污染,国外是先污染后治理,如果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治理费用是非常高的。规模养殖会造成养殖场与附近居民的矛盾,家庭猪场是分散建设,产生的猪粪直接作为农家肥使用,不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
现在实施的乡村振兴计划是离不开养殖业的,家庭猪场在乡村振兴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离开了种植业和养殖业采用什么项目来振兴乡村?因此小猪场、农村散养小户很难被淘汰。并且只有小猪场、农村散养小户才是真正能够稳定养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主体。现在任何产业都提出要与国际接轨,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与外国是不一样的,应该按照国情来考虑,也就是政府项目补助也要考虑家庭猪场,养殖补助就不应该以养殖规模来补助,而是应该以出栏肥猪数量来补助,这样才能与国际接轨。
家庭猪场的发展是要适度规模经营,才能获得规模效益,一般饲养规模应该在50头以上。家庭猪场饲养的生猪重点在饲养本地杂交黑毛猪,这是家庭猪场的优势,每年逢年过节城市人都喜欢下到农村寻找土猪肉和土鸡、土鸡蛋,土猪肉和土鸡、土鸡蛋销售价格高,利润丰厚。这是家庭猪场今后发展的方向,减少外三元杂交猪的饲养,家庭猪场竞争不了规模养猪企业,在配合饲料、饲养技术等方面都竞争不过规模养猪企业,因此必须另辟新路,饲养规模企业不养的品种,过去由于国内粮食缺乏和饲养技术差,生猪生长速度缓慢,现在粮食是充足的,饲养技术提高了,因此本地猪的生长速度并不是特别慢,每天增重一斤多是可以办到的,而且本地猪的销售价格比白毛猪的高,我们这里的黑毛猪肉销售价格每斤比白毛猪肉高5元以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德宏今日猪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德宏今日猪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