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7年的猪价如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17年的猪价如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8月17日,猪价“涨满格”,蛋价“跌价预警”,发生了啥?
先说猪价,前段时间,猪价一直在跌。使得卖猪的养殖想卖的猪越来越少。而天气目前还处于炎热状态,这种天气想吃大肉的人本身也不多,大肉的消费量也很难上去。不过到了月底,随着天气的进一步转凉,大肉的消量就自然而然上来了。此时,有很多大肉商家便开始库存大肉了,导致好象大肉的需求量大了,当然生猪也显得需求量大了,猪价自然就“涨满格”。因此这次猪价涨是商家们想多搞库存的原因。是个人操控行为。再说鸡蛋,高温天气下,鸡蛋不存放,而且不能存得时间常,而鸡蛋的产能库存开始增大,供大于求,当然有下跌的可能。是因为市场供求关系的原因。
8月份,国内消费市场“由弱转强”的转折点,这对于阶段性生猪以及鸡蛋行情有明显的影响!在鸡蛋市场,本月蛋价进入旺季,但是,由于鸡蛋涨势前移,8月份蛋价上涨迟滞,虽然,此前几日,蛋价有大幅上涨的表现,但是,由于需求清淡,蛋价反弹遇阻,最近两日蛋价“跌价预警”来袭!而生猪市场,却结束了横盘表现,最近两日,猪价逆势走强,那么,市场发生了啥?最新报价来了,具体分析如下:
在国内鸡蛋市场,此前,蛋价逆势走强,产销地区,多地批发市场鸡蛋价格涨破5元/斤,但是,由于终端需求表现惨淡,高温天气持续发酵,国内多地仍有散发“口罩”问题,鸡蛋储存以及运输过程中仍有变质的风险,需求走货不畅,贸易商谨慎情绪转强,蛋价上涨“熄火”,市场呈现震荡偏弱的走势!
从最新报价来看,在销区市场,北京、上海蛋价企稳,北京市场蛋价横盘4.9元/斤,而在广东地区,东莞以及广州市场,鸡蛋到货均价窄幅回落,广州部分市场粉蛋价格跌破5元/斤,褐壳鸡蛋报价5.1元/斤!
而在产区市场,南北大部地区,养殖场鸡蛋报价企稳为主,河南以及山东局地蛋价回落0.03~0.07元/斤。在北方产区,河北市场养殖场鸡蛋走货价企稳4.7~4.8元,山东市场,蛋价普遍企稳4.5~5.1元/斤!
目前,国内产销市场,受多重因素限制,蛋价上涨遇阻,但是,由于养殖端鸡蛋产量偏差,库存偏低,因此,蛋价下跌空间不大,由于需求端对于高价鸡蛋接受程度转差,短期内国内鸡蛋价格或将以横盘偏弱为主!但是,受消费市场逐步改善,食品厂仍有集中备货的积极性,预计,进入月底,蛋价仍将震荡上扬,产销市场,鸡蛋批发均价或将涨入“5字头”!
而在生猪市场,目前,国内需求端表现偏弱与生猪供给相对偏紧的博弈仍在持续,但是,随着立秋后,北方高温逐步改善,市场压栏情绪有所增强,养殖端普遍看涨月底以及9月初的行情,猪价表现震荡偏强!
据数据了解,8月17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上涨0.04元/斤,猪价冲高10.71元/斤,市场呈现稳中上涨的表现,在国内市场,南北大部行情以震荡偏强为主,其中,高价地区,华南市场猪价全面横盘,两广以及海南行情横盘10.9~12.2元/公斤,在华东地区,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猪价冲高11元/斤,山东、安徽市场企稳10.3~10.5元/斤。在西南市场,川渝地区,猪价震荡偏强,高价猪源陆续涨破11元/斤。而在低价市场,东北行情震荡偏强,黑吉辽地区,猪价涨至10~10.3元/斤,在华北地区,大部行情横盘10.3~10.6元/斤!
目前,猪价震荡走强,北方部分地区,气温也陆续转凉,市场看涨情绪反弹,部分散户猪场压栏操作增多,供给压力逐步增加!而在消费市场,受季节性消费推动不动增强,居民“贴秋膘”的积极性反弹,叠加,开学季节将至,基层仍有“升学宴”的需求,餐饮需求逐步回暖,屠宰场有一定补货的预期,市场扛价情绪反弹,猪价上涨支撑或将逐步增强!
因此,进入8月中下旬后,猪价持续上涨的预期逐步增强,但是,由于此前猪周期下行,养殖端产能去化不及预期,而去年10月份后,猪价超跌大涨,母猪存栏环比回升,叠加,今年二季度市场补栏仔猪以及二次育肥操作不断,进入9月初前,部分压栏猪源或将集中出栏,生猪供给相对宽松,市场供需博弈仍将持续!
个人预测,9月中旬前,猪价有趋势上涨的支撑,但是,考虑到市场猪肉供给相对宽松,部分二次育肥或将冲击市场,猪价上涨或将不及预期,中秋节后,受消费回落,猪价仍有大幅下挫的风险!
2月17日,今日猪价|屠企开工,收猪开始!后续猪价能否大涨?
我觉得可能会大涨,随着疫情越来越严重,不光是猪肉,其他的物价现在也不断的在涨,目前像石油,黄金,都涨了几倍了,可能是因为战争和疫情弄得经济不稳定,更何况是其他的东西呢?
猪价行情波动很正常。基本上每年在一年当中都有几次上下波动。也有一定规律。每年冬至基本上都是一年中猪价最高的时候。这时腌制腊货,需求量大猪肉销量大,屠宰场收猪价高卖的肉价也高,不需要库存,也不需要因库存增加成本,没有价格上的风险。所以屠宰企业也愿意出价。每年年前半个月,二十天左右屠宰场开始收猪库存到过年卖肉。这时如果猪源充足开始降价收猪。猪少,收猪难就提价收猪。这时如果养殖户抛售价格会下跌很快。到年前十天至一个星期基本上已经有充足库存。停收和少量收猪。这时猪价会上涨,但是有价无市,猪很难卖得掉。到年前,年后一个星期基本上也没有收猪的来拖猪,猪价再高你的猪也只能存在栏里。过了正月十五以后进入消费淡季,腊货还都有,一直到五月份猪价都不会很好。这是规律,除了特别缺猪猪价会上涨。
每年冬季由于猪病多会造成小猪伤亡,导致五个月后肥猪上市减少,一般五一过后猪价会有所上涨,会持续几个月。不管是猪周期是上行期,还是下行期每年都有这样的变化。现在猪价过高,逢年过节政府都会调控,不可能让大多数消费者吃不起肉。所以现在猪价出现逢节必跌。养猪不要预测猪价,猪价受多种因素影响。手里有猪达到250斤就可以逢高价顺势出栏。切不可有赌价心理,猪越大风险越大。养猪不是一批猪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还是要从长计议,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犹豫。盲目压栏只会害我们自己。
大涨!不太可能。但是每年猪价都会有所起伏变化,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以后价格都会比前半年价位高,(因为天气变凉可以储存,再加上冬至、小年、春节的到来)价位都会很可观。
物质价格高低是由供需的数量来决定地,这就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不同之处;物价的涨跌也是商业的表现形式之一。
低价收猪,用抬高生猪虚价(停收生猪),高价卖肉;高价肉卖完,又到了压价收生猪的时候了,生猪价格哪有不下跌之理呢!
由于春节前,非洲猪瘟的猛烈反扑和病毒性腹泄地侵害,造成了春节前大量大,小育肥猪的清栏式狂卖;吃奶仔猪灭绝性死亡;存栏母猪数量集聚性下降。
现在生猪跌价是季节性和屠宰企业调整市场因素形成地。
生猪价格的上涨,可能在今年5-7份,生猪供应可能会出现断档,生猪价格会有一定成度的上涨。
本人观点,到那时,生猪价格不会低于15元/斤。
(本人观点,不同意见者,请友友们指教,谢谢)
在股票期货市场上看,猪肉的走势:
首先是产能的恢复,为生猪基本供应量提供了保障。当下出栏的生猪基本都是在去年6、7月份母猪所生,当时母猪存栏达到了最大量,而且6、7月份温度适宜,仔猪成活率高,当下可供出栏生猪数量可以说达到了最近半年的最高水平。
其次是出栏生猪体重有所增加,去年5-10月份猪价的大幅下降,让养猪户饲养大肥心有余悸,而11月份猪价的再次反弹,让不少养猪户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开始饲养大猪。
最后就是猪肉消费旺季不旺了,虽然生猪价格相比去年可谓是断崖式下跌,但是猪肉的零售价格降幅却非常有限。消费低迷无法为猪价高位提供有效支撑力。
那么年后的猪价到底会不会涨呢?动力不大!
首先,就是年后市场上的肥猪不会少,也就是市场货源不会少。
其次有专家也明确表示年后到两会之前储备肉的投放是不会停止的。第四季度进口的100多万吨猪肉可是放在冷库存着呢,这才投放了10几万吨零头都不到,所以库存量不用担心,国家调控的决心也不用担心,所以年后猪价上涨并不稳当!
2019年猪价有望突破15元每斤吗?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吗?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提要:本轮猪周期生猪价位剑指20元每公斤,猪肉30元每公斤!
今年猪价突破15元每斤?科学兴农认为题主可能问题提错了,猪肉价位突破15元每斤,或者提问今年猪价突破15元每公斤?这么一个提法可能才是正确的,然而当前全国生猪均价已经达到了15.2元每公斤,因此应该也不是后者,那么该问题应该是题主问错了,“价”字改为“肉”字就比较符合当前情况了:猪肉价位有望突破15元每斤吗?
从当前猪价价位看基本上在13元每斤上下浮动,而质量好一些的猪肉价位甚至已经超过15元,当然均价距离15元还欠缺一定的火候,猪肉价位同生猪价位的涨跌密切关联,目前来说随着猪周期的提前到来科学兴农认为今年生猪价位持续走高,猪肉价位突破15元每斤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存栏量快速下滑
生猪价位从2016年基本上就走上了下滑的通道,在2018年春节之后快速回落,并在去年的5-7月份完成筑底。在这么一个走势中,其实也是生猪产能逐步淘汰的过程,养殖量的多少,本质而言还是由市场价位所决定,毕竟而今不是计划经济,而是标准的市场经济模式。而在16年价位高的时候,自然吸引着众多养殖户纷纷加入养殖业当中,虽说之后转入了下跌通道,但是16-17两年时间基本上还都是处于盈利状态,真正的亏损还是在去年三月份之后,之后更是伴随着超低的价位以及之后疫情的爆发,导致生猪产能持续性淘汰。
由于疫情的发生,直接间接性扑杀生猪数量就高达95万头,而且自去年四季度生猪存栏量从3.25亿头下滑至今年2月份的2.78亿头,而且繁育母猪数量也由当时的3100万头下滑到了2700万头。短短四五个月的时间,生猪下滑数量已经超过了之前一年的下滑幅度。
出栏大降,生猪、猪肉价位上涨有支撑
母猪数量的下滑,也意味着在接下来半年乃至一年内生猪供给量都难以增加,也侧面印证了,当前供给趋紧的事实。即便如今养殖户扩大产能,开始繁育母猪,从猪仔到催肥,再到出栏也要将近一年的时间,因此也可以说在接下来的一年内,生猪价位以及猪肉价位都能够得到有效支撑。
如果说在国内市场供给稳定的情况下,价位方面肯定是有保障的,不过进口猪肉、国家储备冷冻肉这是对于市场不确定的额外性因素,刨除季节性、节日性的因素之外,我们有理由看好接下来的生猪价位。
本轮价位剑指何方?
大蒜有蒜周期,养殖有猪周期,“周期”通常指价位从价位谷底——价位顶峰——价位谷底这样一个循环过程,而从历次周期顶峰价位看,生猪价位最高奖金20元每公斤,而生猪价位最高达到30元每公斤,而从最近这个上涨态势看,本轮生猪价位不排除破20元每公斤,猪肉价位30元每公斤的可能性!
如果要说19年猪价有望突破15元每斤吗?不排除个别省份有这种可能,但可能性不大也可以说至少在19年不会长时间存在,最多也就是一过性表现而已。
18年我国生猪交易价格最高的是四川省,曾经一度达到了生猪交易价格11.6元一斤,这个价位出现在第四季度,当地的用肉高峰期。四川省是我国的生猪养殖大省,存栏量位居全国第一,在此情况下生猪交易价格还能达到如此高的地步,追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当地有制作腊肠腊肉的习俗。可以说是民俗所带来的消费量大增,这个传统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所以19年也不会例外。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目前我国生猪产能严重下滑,北方省份个别地区最高的降幅达到了50%左右,南方省份降幅一般在10%至20%左右。虽然说同样发生了疫情,但是情况却不一样。北方出现大面积抛栏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受价格影响,第四季度整体在三元四元的交易价格已经让让养殖户失去了信心,不但每头出栏要赔300~500元钱,还要遭受疫情的侵扰,所以造成了大规模抛栏现象。
而南方地区不同,同样是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但由于当地肉制品销量大,价格只是在新年前期出现了短暂的回落。就算是回落的情况下,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生猪也有一定的利润,所以整体影响比较小,降幅也只在10%左右,主要是在一些发生过疫情的地区情况比较重一些。
去年四川的生猪交易价格达到了11.6元一斤,当地猪肉的最高售价就已经超过了20元一斤,平均猪价每上涨一元钱,屠宰后的生猪上涨幅度大概在3~5元。那么如果19年第四季度猪价达到了15元钱一斤,我们以一个240斤的生猪计算,收购的猪成本是每头3600元,就算是每头生猪出肉率在75%,每头能出180斤,那我们再用3600元钱成本价除以180斤肉,最后核算出来的成本价格已经高达了每斤20元。
那么这个价格售卖价格是多少?肯定会超过30元,像排骨类可能会达到35~40元每斤,这个价格已经和牛肉羊肉持平,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会怎么选择?
我们再说一下制作风干肠的成本,根据你晾晒的干度不同出成品率也不同,我们就按照五五分,也就是说10斤肉能出5斤风干肠,也就是说,每斤制作出来的成本会达到150元左右,这个价格有多少老百姓还吃得起?制作腊肉的成本也会超过100元一斤,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当一个物品已经成为奢侈品的时候,那么它的习俗就将会改变,销量的下滑,只会带动价格的下滑,因为价格想要上涨,必须有销量做支持。
另外,19年下半季缺肉是实行,目前进口量紧张也是实情,但是还有几百吨的进口量,再加上储备肉调控,多方面角度来分析,南方地区价格上涨确实会上涨,超过去年的11.8元也不成问题,达到12、13元的价位也非常有可能,但是如果想要达到15元一斤的价格有一定的难度,即使达到也是一过性的。
反之如果真的达到这个价位,对于当地的养殖户来说不但不是一个机遇,很可能是个灾难,因为在第四季度谁也保证不了不发生疫情,一旦发生调运受阻的境况下,销量大幅下滑,非洲猪瘟又在旁边虎视眈眈,这种情况大家可以想的出来,所以说价格太高并不是好事。
价格你涨到20元钱一斤也能涨,毕竟就是一些企业一个想法的事情,但如果大家都不吃猪肉了,你的肉卖给谁?所以在后期为了保证自身的利润,屠企自身也不会将价格炒的太高,只有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压着消费者的最底线来运行,才会將利益最大化。因为当地的习俗已经传承了几千年,就算是猪肉价格贵一点,只要还可以接受就会做少做一些,销量也就会有所保障。
猪肉作为我国的肉制品蛋白质主要来源之一,确实是站在最首要的位置,但并不是不可替代,如果全国的生猪交易价格后期出现跳跃性大幅度上涨,消费者在高价格的影响下势必将目光转向其它的肉制品,虽然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19年我国的缺口会达到1000万吨以上。但是在价格大幅度上涨后,消费者降低购买力降低和进口肉的弥补,19年整体的消费量还是能够保证的,全国价格上涨是实情,但出现暴涨的可能性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7年的猪价如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7年的猪价如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