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今日吉林榆树市生猪价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今日吉林榆树市生猪价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村山上的野生蕨菜到底能不能吃?
我认为是可以吃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父亲和爷爷每年春天都要挑着箩筐去大山里摘野生蕨菜。
一大担一大担的蕨菜摘回家,奶奶放在一大锅开水里焯一下,然后撒在竹晒垫里晒干,就成了青黄不接的时候的主要食粮。
到了八十年代,我们又去山上摘蕨菜,也是一大篮一大篮的摘回家吃,都没事啊!
奶奶是吃过最多蕨菜的人,她老人家活到了九十多岁呢。
近几年,也听说了野生蕨菜里含有致癌物,好多人都不敢去摘蕨菜吃了!
其实,我认为蕨菜才是真正的纯天然蔬菜呢,它野生野长,无污染,摘的时候又是刚刚从土里冒出来没多久,肥肥嫩嫩的,好吃着呢!
至于大家一定要去追寻野生蕨菜能不能吃的话,我想说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好了,蕨菜也不是主要食粮了,每年去摘点回来调剂调剂口味,应该没事吧。
农村山上的野生蕨菜到底能不能吃。
我老家东北,蕨菜那是美味,城里超市挺贵的,饭店美味佳肴,朝鲜族的辣菜更是一绝。小时候 春天树木一发芽,满山的野菜都出土了,最惹人爱的就是蕨菜,不但能吃还能卖钱。放学了拎起筐到山上采蕨菜,晚上回来全交给爸爸妈妈代收点,我们帮忙分等级,用橡皮筋捆住切去老根,码到缸里撒上盐腌制,等到秋天出口日本。
谢谢题主邀请,山上的野蕨菜能不能吃?这问题问的好像有点迟到了!在我们家乡,人们吃蕨菜最起码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那些年饿,野菜就成了养活人的好东西。苦菜汤,拌蕨菜,榆树面,野蒜野葱家家都吃。在我们农村人的观念里,从来没有质疑过的问题,而你现在把它拿到桌面上来了!那我告诉你,野蕨菜能吃,也加工出口,销路挺好的。
蕨菜那几年也是我们山里人增收的一个好途径,劳作之余,老老小小农闲就去山上采蕨,一大清早,我们门前的进山路线人头攒动,一伙伙,一群群人背着背篓,带着干粮就上路了,后林,大石哇,罐罐眼,十八盘…野生动物也无藏身藏生之地,那几年几乎是全民出动打蕨菜。
据我所知,蕨菜可是好东西!它做出的菜肴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既有现代人所追求的口感,也有一股野味的清香在里面。蕨菜的维生素和氨基酸、还有微量元素是其它菜肴所不具备的全面。被称为“山菜之王”。我是从小吃着野蕨菜长大的,还有野香椿,都是不可多得的野生美味,直到现在,一想起来都流口水。老家人逢年过节,去小卖部拿上一箱加工好的蕨菜,有各种口味的,还有自己预留的干菜,招待客人那可叫“一绝”。
新鲜的蕨菜只能放上两三天,和鲜蒜苔一样,会从根下老起,最不容易保鲜了,记得妈妈为了存放这些野菜,是用大锅把蕨菜烫个半熟然后拿盐杀菌存放或者晒干的。蕨菜里面含有的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如果有人发热不退,你可以吃蕨菜给他试试效果,野蕨菜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之功效。 对一般的炎症都有一定疗效。
以前,我们吃蕨菜就是盐醋油那么一拌,一扫而光,现在我们吃饱饭了,就学城里人讲究起各种味道来了!野蕨菜不再作为主要的食用菜,也有的人家还采了树蘑,香椿,野榛子,松果,家里来人了,拿出来让尝鲜!当然,山里这几年已禁牧,禁乱砍乱伐,野生动物把人赶出了大山!现在要吃这些野菜,得冒着生命危险,想想也就罢了!
蕨菜在我国分布特别广泛,全国范围都有分布。在农村经常把这种野菜采回来食用,记得小时候家里困难,每年春天的野菜就成了全家人饭桌上的美味,当然也少不了蕨菜的,所以可以肯定的告诉你,野生的蕨菜是可以吃的。
蕨菜生长速度特别快,几乎一夜之间就可以长到十几到二十厘米,刚刚长出来的蕨菜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拳头,这个时候的蕨菜是最佳采摘期,如果这个时候没有采摘,蕨菜会慢慢伸开拳头,展开叶片,等到蕨菜的叶片都展开了,也就完全纤维化了,就不能食用了。
蕨菜采回来之后把根部切掉1到3厘米,立即用开水焯一下,然后放入冷水中浸泡,浸泡的目的是除掉蕨菜的苦味,切掉一部分是因为蕨菜虽然被采摘下来,但根部还会老化,所以要切掉一部分。一般浸泡两小时就可以食用了,如果不怕苦自然也可以立即食用的。也有人把蕨菜腌渍起来或者晒干的,保存到以后食用。腌渍就是直接用盐把蕨菜放在容器里,放一层蕨菜放一层盐;晒干也是要经过焯水后进行晾晒。在市场上就有出售那种腌渍的蕨菜,干品很少有卖的,可能因为干品容易压碎,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损失吧。
蕨菜的食用方法有凉拌、炒肉等做法,我还是比较喜欢焯水后蘸酱吃,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大家可以试试哦!
野蕨菜不但不能吃,吃了会中毒太深,让你念念不忘的吃了一次一次,顿顿吃、年年春暖花开时必吃不可的野味。
不知道是哪个专家说:野生蕨菜不能吃、黄花菜不能吃、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那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到底什么可以吗?
在我家乡每年的春天时,山里到处都是人,浩浩荡荡钻进茫茫绿色森林里去采摘蕨菜、黄花菜和其它野生能吃的植物!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现在蕨菜收购价格挺贵的呢,人们四面八方就像搜山一样去寻找蕨菜!
蕨菜的学名很多,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其实都是一种。有带毛和不带毛的蕨菜,无论那种都是美味佳肴!尤其刚刚采回来的野生蕨菜,用开水焯了之后再洗干净切成小段炒肉吃,回味无穷。
在我家乡,每年的春天有许多外地人和本地人在山上扎点收购野生蕨菜。他们也很辛苦劳累!在住的地方挖很多一米深坑,然后铺垫塑料布、把收购好的蕨菜用盐腌制,这样放的时间长不坏,再运到外面卖高价!
采蕨菜的季节只有一个月左右,蕨菜一旦伸展它的小拳头之后差不多也就老了,也就没人再收购了。很怀念在家乡采蕨菜时的季节,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上山了,这时候人少,采的也多,每天能采几百斤。去晚一点的人也就是捡漏采一些,俗话说得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令人最难受的就是:瞎蒙(牛虻)、蚊子、小咬、草爬子(蜱虫)直往肉里叮、咬、扎,那滋味别提有多难以忍受,咬的身上全是它们给你的“红包”。
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很怀念!也很恐惧。在山里经常出入也有点背的时候,比如遇到狼和黑瞎子、野猪、蛇!遇到它们的机率很少,遇到时只能快速逃离为佳!如果它们对你穷追不舍的话,恭喜你运气太好啦!也许它们真的很喜欢你、爱你,直到把你抱在怀里的时刻,让你后悔今生。
野生蕨菜能吃,请放心大胆的吃,但是一定要用开水焯时间长一点,多洗两遍就行了,天然的野生美味佳肴!纯绿色食品。
玉米价格“两头涨,中间跌”,啥原因?后市价格会如何变化?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不仅仅是玉米,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大宗农产品价格走势都有这个特点。究其形成的原因,每日粮油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小农经济的影响。在我国,一家几亩地的农户占绝大多数,这种种植模式就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农作物成熟上市,刚开始都是观望不卖,一旦价格稳下去了,那么就会有数万个个体农户等待卖粮,看似每家每户不多,一旦集中销售,就很容易造成集中售卖,市场出现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导致市场价格下跌,到市场后期,随着大家都卖差不多了,粮源少了,价格自然就又要涨起来了。
而在规模化种植下,大的种植户经济实力较好,会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分批来卖,能够较好的避免集中售卖。
2.信息不通畅。成千上万的农户之所以会出现集中卖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不通畅,对于市场的供需判断缺乏清晰的认知,市场往往是越跌越卖,越卖越跌。
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还是和规模种植相关,大种植户实力雄厚,可以订购专业咨询机构的信息,一旦一斤小麦多卖1分钱,那么三四十万斤的量就是好几万的利润,因此,两三千块的咨询费绝对划算。而小农户只能道听途说,看身边的价格,不了解外面的情况,总共卖粮都不一定能赚两三千,更别说花钱去订购信息了。
所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粮食在农民手里就不会涨价。
玉米为什么两头涨中间跌,玉米价格后期还可以涨吗? 农村人都种植过玉米,玉米以前是我们农村的主要种植粮食之一,但是玉米的价格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就是所谓的一句老话叫做“两头涨,中间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所谓的两头涨,就是在玉米丰收之前就有价格会出来说明玉米的价格要开始涨幅了,这样以来呢就可以盘活当地的市场了,可以很好的控制住价格的走势把老百姓的市场热情度给提升上来,这样也对玉米的收购商们有很多的好处,这是开始的前一头涨幅的趋势。
而所谓的中间跌就是收购玉米的过程当中呢,收购商们会开始慢慢的压低价格,给老百姓们造成一种假象,就是现在的玉米需要你抓紧时间卖了,如果不卖的话,可能会跌的越来越厉害,到了后期你的玉米就会少卖很多的钱,这是玉米收购商的一个心里站,就是迫使老百姓们尽快的把自己手里的存货给出手掉,换去自己最大的利润!
而恰恰在所有老百姓把手里的玉米出手的差不多时候,最后再来一次小幅度的涨价,把老百姓们的售卖热情再次的提高,这样最终玉米收购商们就会赚它一个大满贯,这就是两头涨中间跌的大概一起,在2019玉米的价格应该相对来讲还是会稳定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意见,谢谢大家!
玉米价格“两头涨,中间跌”,啥原因?后市价格会如何变化?
谢邀。不是太理解题主所说的“两头涨,中间跌”是怎么界定的。如果是新玉米上市初、及下一年产玉米上市之前,这两个时间段是两头,然后这期间的中间阶段是是“中间”的话,题主表达的涨和跌的界定并不准确。
2017年产玉米、2018年产玉米在上市之初就开始演绎上涨行情,有着特殊的原因,比如2017年是因为华北黄淮产区玉米收获前后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导致普遍霉变严重,而东北的玉米品质较好,各路贸易、储备、加工等收购“大军”纷纷进入东北抢收;2018年产玉米在10-11月份的上涨行情,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因旱减产年份的供应紧张预期,实际上因为收割上市推迟,尽管价格上涨了,但实际收购很少。
而从2018年12月初,一直到2019年的3月份,主产区玉米价格呈现出持续偏弱运行的态势,其中原因也比较复杂,既有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的粮源结转量较大的原因,还有用粮企业的库存较多、需求偏弱的原因,当然这期间还伴随着中美贸易谈判下的进口预期的不确定性。其中,在减产之年,玉米价格不涨反跌,影响最大的因素,粮小咖个人认为一方面主要还是需求下降的原因,特别是非洲猪瘟疫情蔓延导致生猪养殖存栏大幅下降,饲料需求悲观;另一方面是陈粮结转库存较大,企业收购心态谨慎。
进入4月份,随着主产区农民手中余粮的快速、大幅减少,玉米流通粮源大多转到贸易库存,还有余粮的农民也好、囤粮的贸易商也好,短期内出售的意愿是不强的;尽管市场需求依然面临饲料消费低迷的预期,但随着二季度深加工需求的逐渐回升,以及用粮企业库存的逐渐减少,在临储玉米拍卖很可能会比前两年明显延后的情况下,玉米市场供需格局会逐渐呈偏紧态势,这也有利于玉米价格企稳走强。从4月以来的行情来看,市场似乎也在验证着这一判断。
截至4月12日,山东的昌乐英轩玉米挂牌价0.97元/斤,比昨日上涨5厘;盛泰药业0.95元/斤,上涨5厘;寿光巨能金玉米0.935元/斤,上涨3厘;沂水大地0.952元/斤,上涨1分;河北的广玉淀粉0.925元/斤,上涨5厘;河南孟州金玉米0.955元/斤,上涨5厘。主要原因是随着前几天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的上涨,东北粮源外流量下降,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厂门前到货量明显减少。另外,黑龙江的青冈龙凤挂牌价0.84元/斤,绥化昊天0.82元/斤,吉林的中粮公主岭和黄龙公司0.85元/斤,辽源巨峰0.855元/斤,辽宁的益海嘉里0.855元/斤,内蒙古通辽梅花0.86元/斤,开鲁玉王0.87元/斤,均保持稳定。锦州港口15%水分、容重700以上的玉米主流收购价1740-1760元/吨,比昨日上涨10元/吨,到货量继续减少;鲅鱼圈港口主流收购价稳定在1750元/吨。
对于这个玉米价格“两头涨,中间跌”的提法确实的笼统,这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描述。玉米价格是在时间方面的“两头涨,中间跌”等市场行情,还是地理位置出现的“两头涨,中间跌”的市场行情?下面就根据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一下,玉米的市场行情以及后市变化情况。
一、从时间方面来分析,玉米价格以及市场行情出现“两头涨,中间跌”的主要原因。
进入今年第1个季度玉米价格似乎不是太明显市场行情,甚至有跌的市场现象。但是玉米价格还是在近期出现了上涨的行情,而且进入4月份,山东地区首先抬高了玉米的收购价格,带动了全国玉米价格的上涨,以至于目前玉米价格平均每吨上涨了30元左右。
我国临储玉米拍卖工作将在6月份进行,也就是说进入6月份玉米价格将会出现下跌,一直下跌到10月份。毕竟库存7900万吨的拍卖量会对我国玉米市场,造成供过于求的行情,而且拍卖的玉米价格相对来说又比较低,拍卖的主要粮食为2014年2015年的陈粮玉米,拍卖价格根据玉米的等级不同而不同,平均比当时玉米收购价格每吨高100元,价格在1410到1610元之间每吨。比市场的价格要低很多,所以会冲击玉米价格的上涨。但是随着库存玉米的减少,如果库存玉米的清空以后,市场上就没有玉米供过于求的压力了,年底玉米价格会迎来好的行情。这也就出现了一年的时间两头涨,当中跌的行情。下面是临储玉米拍卖计划预估价格对比:
二、从地理位置上来分析,玉米价格出现了“两头涨,中间跌”这市场行情的原因。
根据地理位置来分析,黄淮地区和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生产的主产区,可以说玉米的总产量占到全国的70%左右。但是近期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那就是玉米价格出现了“两头涨,中间跌”,也就是,我国南北地区的玉米价格上涨和中间地区的玉米价格却下跌的行情。比如说南方地区的玉米价格出现了上涨,黑龙江等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出现了上涨,而黄淮地区的玉米价格出现了下跌的行情。
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黑龙江地区,今年2月份开始了30万吨省级临储玉米的计划,直接减少了当地的玉米的流通量,提高了玉米的价格的上涨,紧接着国家304万吨的玉米的储备计划在东北地区实施,也极大的拉升了当地的玉米价格的上涨,现在又有消息320万吨的国家临储玉米计划将付诸实施,更拉升了当地的玉米价格的上涨,毕竟东北地区种植户手中的玉米不足10%。
对于南方地区的玉米价格上涨,这是在年前年后始终是在高价位运行,毕竟南方不是玉米的主产区,而且南方玉米的消费量相对比较高,这使得南方的玉米价格上涨也成为了必然。而且2018年又取消了云贵地区的玉米种植基地,所以南方地区玉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行情,使得南方玉米价格出现了上涨。
对于江淮地区是玉米的主产区域,而且没有国家临储玉米的收购计划,只能实现自产自销,也就是当地的玉米收购企业进行收购。但是由于二三月份东北地区的玉米大量的涌入江淮地区,使得江淮地区的玉米市场上出现了供过于求,导致了你的价格的下跌。当然还有北港玉米爆仓,也使得玉米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总之,不管玉米价格出现什么势态的上涨或下跌,但总体来说,今年的玉米价格不容乐观,即便是近期,玉米价格出现了小幅度的上涨,但总体上今天却又出现了价格下跌的行情,平均每吨下跌了三元左右。而且今天生猪价格又出现了下跌的趋势,这更会使得近期玉米价格上涨的动力困难重重,主要来自于临储玉米的库存量比较大的原因,毕竟我国今年有2.5亿吨的消费量,但库存量占到了41%,而且还有去年生产的新玉米的压力,所以出现了市场上供过于求的行情,一旦到年底库存清库以后,玉米价格将会迎来上涨的行情。
进入四月玉米价格开始了轮番上涨,山东,东北多家深加工企业上调了收购价格,南方销区也因为近期东北玉米价格的上涨,出现了小幅的上行,但是华北方面近期走势较弱有所下跌,有关专家认为当前的行情是属于 “两头涨,中间跌”的走势,其实我觉得当前正处于玉米震荡上行阶段,因为猪瘟疫情的影响,饲料玉米需求不够稳定,各地的玉米价格走势不够平稳,但是总体来看,玉米价格还是正在走向一个全面回暖上涨的阶段。
截止到今天,国内玉米价格上涨已经持续了十多天了,从刚开始的山东上涨,继而延续到全国性的上涨,虽然涨幅不算太大,但是不管是山东还是东北的玉米价格,在这十多天的时间里面,平均每吨已经涨了30~50元/吨,也就是说玉米价格确实涨了,而且近期涨幅还不算小。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基层农户存粮已经不多,根据资料显示,东北目前农户存粮已经不超过3层,而华北方面目前基层存粮不超过2层,随着基层余粮的不多,加上近期国储收购力度加大的利好因素,导致深加工企业频频上调了收购价格,所以从目前来看,不管是官方还是粮企都是普遍看好当前的玉米价格走势。
另外根据农村农业部发布的信息显示,有关专家预测后期的玉米价格走势,认为即便当前受猪瘟疫情的影响,玉米行情仍然还是比较看好的,并且预计在2018年到19年度之间,国内玉米产区批发收购价格会在1750~1850/元一吨左右,比上个月的预测数据每吨上调了50元一对,所以从农村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官方也是比较看好今年的玉米价格走势。下面是部分深加工企业的玉米报价,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截止到今天,根据中国玉米价格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天有三家玉米企业上调了收购价格,分别是青岗龙凤淀粉玉米收购价格为1680元吨,较昨日每吨上调了20元,嘉吉生化今日玉米报价为1690元吨,较昨日每吨上涨20元,中粮生化榆树公司今日玉米报价为1660元/吨,较昨日每吨上调20元,而山东方面今天玉米价格较为平稳,大多数企业报价和昨天基本持平,只有诸城兴茂一家企业出现了小幅下跌,收购价格为1914元/吨,较昨日每吨下调了6元。
综上所述,虽然近期西藏,新疆出现了新的猪瘟疫情,对当前的玉米价格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总得来说,四五月份的玉米价格还是比较可期的,毕竟压抑了几个月的玉米市场,已经到了该反弹的时候后,所以我们预计四五月份的玉米价格涨幅有可能会达到60~100元/吨,如果二轮临储收购一旦落实,临储玉米拍卖延续到6月份的话,我认为四五月份的玉米价格涨幅或者会更高!(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今日吉林榆树市生猪价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今日吉林榆树市生猪价格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今日吉林榆树市生猪价格 榆树市 生猪 吉林省